第007版:江津笔会

拳拳报国情

    □ 张阳

    我的外公是个“传奇式”人物,是整个家族参军的第一人。在我还未出生之前,外公就已离世,所以他的英雄事迹,我都是从长辈口中和老照片里得知的。有时我在心里暗暗感激那些泛黄了的黑白照片,它们虽无言却一直述说着外公的故事。

    大舅说,外公从17岁就跟着部队扛枪打仗,一直到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才回到家。二舅说,外公当了十年兵,当的是骑兵,别提有多威风。母亲说,外公曾经骑着生产队的马,左右腋下各夹抱着三舅和老舅,在刚收割完的麦地里驰骋……

    关于战场上的那些景况,外公从来不跟家里人说。舅舅和姨娘们只有在外公的那些老战友到家里来做客的时候,才能趴在门外偷偷地听得几句——原来他们的父亲在抗战时期杀过日本鬼子,后来还打过国民党反动派。孩子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惊奇不已,也终于了解到他们的父亲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战友们和外公的叙旧总会在一声声叹息中结束。我想那必是他们在思念那些已经牺牲了的战友们,慨叹英雄长埋地下,而自己侥幸存活着。

    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外公当起了农民,不久就被乡亲们选举为村支书,后来又被任命为乡里的铁木厂厂长。在外公的带领下,铁木厂生产红火,很快厂里的工人就从原初的三四十人,增加到了一百多号人,生产的农用铁器和实木家具不仅畅销附近的十乡八镇,甚至远销到了邻近的外省地区。

    外公虽然是一厂之长,他的儿女们却无一人进厂工作。大舅做了人民教师,二舅早早地便去当了兵,三舅大姨二姨们则在家种田。外公常常告诫他的子女们:厂子是公家办的,我就要替公家守好这个阵地,你们谁也不能走我的关系。

    在二舅刚满18周岁的那一年,外公就把他送到了部队上,于是二舅当了7年的铁道兵。身为一名铁道兵,二舅参加了很多著名的铁路建设大会战,其中就有著名的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二舅虽然没有实现他扛枪杀敌的愿望,但是却在和平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和他的战友们共同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我的大表哥、三侄儿先后入伍参军,我们家连续出了四代军人,这已经成了家族的传统和荣耀——代代参军入伍,世世保家卫国。四代人,三十余载,听着同样的军号,唱着同样的军歌,在不同的年代里,流淌着同一脉卫国血,怀揣着同一颗爱国心,抒写着同一份报国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