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荆州要闻

“小村官”书写“大文章”

    (上接第1版)

    江陵县建立“一对一”帮带机制,乡镇包村干部负责联系帮带所包村大学生村干部助理,手把手传授农村工作诀窍,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成为“村官导师”。

    有了“村官导师”,还要有“农村课堂”。江陵县各乡镇结合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各自工作意愿、知识需求、能力强弱,对岗位“量体裁衣”,鼓励他们参与村庄修桥铺路、通水通电、防汛抗旱、产业培育等工作,鼓励他们在一线大显身手。

    扎根基层、青春建功。正是因为建立了“一对一”帮带机制,无数大学生村干部助理褪去“书生气”,沾上“泥土味”,在基层摸爬滚打,与群众打成一片。

    郝穴镇大兴村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徐书发利用自己专长,为乡村民宿画风景画,让乡村美景吸引各方游客;

    资市镇玉古村大学生村干部助理林铭主动申请驻点浙江绍兴,协助镇领导初步打开招商局面;

    郝穴镇沿江社区大学生村干部助理谭莎莎能歌善舞,擅长主持,多次主持乡村活动;

    ……

    逐梦天地间,扎根乡野里。大学生村干部助理们凭着有知识、有闯劲、不服输、敢作为,演绎起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民生服务员、科技特派员、法律协调员等全新角色,在自身成长和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征途中,成为新农村建设最新鲜的血液、最活跃的因子。

    如何破解乡村人才“留住难”?

    畅通渠道促晋升

    优化发展“生态圈”

    “在广州当老板多好,咋就回乡里来了?”几年前,很多人不理解秦市乡秦家场村80后村党组织负责人李敏的选择。

    这个秦家场村土生土长的娃娃,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在大城市创业,坐办公室里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了。谁料,2018年底,李敏突然不干了,跑回老家从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干起,成为一名“泥腿子”。

    “农村自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近年来,李敏带领村民开展“三资”清理,解决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问题,组织村民发展蔬菜大棚、中草药种植。这个曾经的空壳村、软弱涣散村,如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19年底,李敏因表现突出,被推选为秦家场村党组织负责人。其后,李敏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乡镇公务员,继续为家乡发光发热。

    这样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江陵县委组织部多措并举拴心聚才,坚持用事业留人、用保障留人、用感情留人,竭力建好乡村后备力量“蓄水池”。

    ——以事业留人。江陵县委组织部积极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向党组织靠拢,优先推荐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使人才有冲劲儿、有干劲儿;

    ——以待遇留人。江陵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625万元,按大学生村官标准保障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待遇,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以感情留人。江陵县委组织部坚持到村必问必看必谈,乡镇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从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关爱、成长上关怀大学生村干部助理;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截至目前,江陵县累计进入村(社区)“两委”的大学生村干部助理有50名,其中5人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45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副职干部,他们在乡村沃土安身、安心、安业,在广袤乡村大展拳脚,助力乡村振兴。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