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 陈雪玲 通讯员 袁媛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为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党员干部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运春接受采访时表示,市交通运输局将把全会精神融入到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全力打造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交通支撑。 “我们将围绕高铁入网、水运强网、高速联网、航空补网‘四网联通’,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杨运春说,聚焦《荆州市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发展规划(2022—2027)》和年度工作方案,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严格挂图作战、对标推进,抓实年度38个重点项目及13项重点任务的落地见效,持续推进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武松高速仙桃至洪湖段、观音寺长江大桥、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当枝松高速等“三路两桥”建设进度,尽快启动二广高速改线等项目建设,构建“八纵三横一环”高速网络;加快内荆河、松西河航道整治,推动长江荆州段4.5米深水航道整治上马。 如何实现“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目标任务?杨运春表示,市交通运输局将全面强化港口功能提升,围绕物流运输港、产业港、贸易港、服务港、功能港“五港”并建,打造承接沿海地区产业链、资金流、物流“西进北上”的磁场洼地,以及原材料加工、产品低物流成本配送的中心,建设现代港口城市。推进基础设施高级化,加快推进荆州港总规修编,做大做强“一港十区”,形成“一核四心两节点”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提高荆州港的组货集货能力和区域辐射范围。推进临港产业集群化,布局建设盐卡至郝穴临港经济区,形成以临港工业、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为骨干的现代临港产业生态圈。推进管理服务智能化,大力发展港衍经济,推进港口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港口、航运、货主、代理、口岸监管部门间的电子数据联网交换,推动实现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带动跨境商品供应链发展。推进口岸功能多元化,做强开放功能,充分发挥盐卡港区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优势,拓展粮食存储、交易功能,做大做强粮食进口产业。加快荆州综合保税区申建,拓宽外贸出口增长点。 “大发展离不开大物流,我们将围绕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一体化物流体系,打造江汉平原交通物流中心。”杨运春说,将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加大现代物流头部企业精准招引力度,引进在货运代理、供应链服务、智慧仓储、多式联运、快递物流、道路运输等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供应链“链主”型企业。加大对目前规上道路货运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品牌线路,以“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为抓手,做强“北煤南运”“南货北上”大宗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做大化工品从西南地区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铁水联运线路,做优粮食海进江、西进的铁水联运线路,打造进口铁矿石海进江再转铁路至西南、西北的铁水联运线路。 杨运春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认真对标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化党建引领,弘扬荆州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工作、推项目,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在实处,为建设示范区、建功先行区当好开路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