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德高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老百姓才是“主角”。曹市镇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以特色花鼓戏为文化底蕴,发扬“曹憨子”精神,发动企业参与助力,培养群众中的领头雁,做到“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让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 强化学习教育,用思想认识赋魂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理论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将学习成果入脑入心,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通过镇党委书记带头讲,包村干部走村入户讲,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飞入寻常百姓家”,列举出近年来群众生活的变化以及众多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镇机关于3月16日、5月18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召开青年干部专题座谈会,通过年轻干部互评,老干部点评,书记、镇长总结的方式,指出缺点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表彰优秀典型,提高年轻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党委会中,青年干部列席所涉及的本职工作的议程,先行汇报工作情况和思路,再由分管党委补充。在周四夜学和中心组学习中,以所学资料结合工作实际领学,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坚持党建引领,为基础治理筑基 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持之以恒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聘准“荣誉书记”和“发展顾问”,发挥乡贤的积极作用,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家乡建设已初见成效。庆丰村和马口村获赠500余株桂花树苗用于绿化;梅桥村通过集资、捐赠筹措10万元,对全村100盏路灯重新安装、维修;向全村老党员捐35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主要道路。 发动群众参与,从乡土文化聚力 以“共同”为核心,通过本土文化特色聚人气,让群众直接参加与感受,是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的最直接办法。今年3月份在向红村组织“讴歌新时代礼赞新向红”四季村晚节目,邀请了本土文艺爱好者义务参演,随后进行曹市传统花鼓戏表演,吸引了约3000多名群众参加,通过村搭台,民唱戏的方式凝聚共同缔造的合力,向红村企业家在看了本村花鼓戏表演后,主动找到村委会和花鼓戏剧团,拟出资50万元用于花鼓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清明节前,在谢仁片开展“谢仁永利一家亲,寻根问祖文艺演出”,通过歌舞,戏曲,演奏,猜谜语等活动吸引群众参加,宣传孝道文化。两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热情。 突出群众需求,以实事项目赋能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找准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予以解决,才能让群众积极“共谋”,参与“共建”,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在老353省道重建过程中,沿线群众反映,353省道经常有工业园区大型货车通行,沿路步行有安全盲区,希望留出人行道,为此,镇党委牵头,沿线群众齐心协力谋划参与,拆除占道房屋1间,路边围墙18面,移除沿路杂乱杆线58根、迁移沿路坟墓1座、清除树障40余棵,扩出了一个晚上休闲散步的满意路。针对大人下班,小孩放假后运动场所不够的问题,曹市镇以马口村和街道社区为重点建设体育广场。马口村群众听说要建公益场所,主动让出现有文化广场前3500平方米驾校场地用于扩建,让出村委会后自留地600多平方建设绿化游园;走访原农技站居民,拆除社区现有文化广场和农技服务中心之间院墙,拆除农技服务中心旧仓库,将原1500平方米活动场地增加到5000平方米,大大提高了活动范围。对社区工农街汪曹公180米路段,采取企业捐资、民集资、镇奖补的办法,解决积水多、气味大、通行难的问题。 下一步,推动向红村花鼓戏文化队伍建设;马口村集老年幸福食堂、妇女儿童之家、乡村大舞台、高标准篮球场、宣传文化游廊的综合广场;街道社区集高标准球场、儿童乐园、广场舞场地为一体,重点改造老影剧院演播室为花鼓戏演播中心;庆丰村建设高标准体育场和绿化游廊,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作者系曹市镇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