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融欣)日前,60余名残疾人在监利市残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假肢与助听器类辅具适配,这是市残疾人联合会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监利市残疾人联合会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到乡镇残联、村社残协及市残疾人各协会开展下基层调研活动,深入走访部分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为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重度精神类残疾人救治等工作落实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诉求日趋多元化,但由于出行不便等多种原因,导致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诉求未能与残联服务快捷、精准对接,既影响了残疾人的获得感,也给残联政策的精准落实带来不便。 为切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方便残疾人及家属及时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的关爱,经广泛调研论证后,监利市残疾人联合会结合大数据发展潮流与便捷,开展“智慧残联”建设,组织开发了助残“服务码”,残疾人及其家属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手机在线上进行“码”上操作,市、镇两级残联工作人员在服务码小程序的后台汇总、筛选、分析数据后,便可快速线下落实残疾人“两补”、辅具发放、就业推荐及各类办证服务,实现了从残疾人诉求“码上办”到残联干部服务“马上办”的迅速切换,既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也促进了残疾人工作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了残联服务质量。 据悉,监利市残疾人联合会将持续完善和开发服务码的大数据功能,研究落实更多的扶残助残措施,同时加强群众反映问题的分析研判,着力抓好残联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