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记者手记:
古城荆州,向工业突围

    □人民日报记者 强郁文 郭雪岩 裴苒迪

    编者按:8月2日至3日,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荆州,中央、省直媒体的40多名记者组成采访团,实地探访我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旅游、工业经济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成效,用笔触和镜头记录荆州发展故事。今起,本报将陆续刊登央省媒体相关报道。

    楚国八百年,鼎盛在荆州。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20代楚王在此建都,长达411年。

    荆州也是长江较早开放的商埠。新中国成立后,“大荆州”声名远播,沙市轻工业享誉全国,“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语长期“霸屏”电视广告黄金时段。

    然而,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行政区划调整等诸多原因,过去30多年里,荆州光环褪去,丢掉了“湖北第二城”的名头,GDP排名一度跌出全国百强。

    工业兴,百业兴。工业孱弱成为制约荆州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工业之弱是荆州之痛。”两年前,荆州市第六次党代会上的这句话,让不少老荆州人“意难平”。

    实际上,荆州对湖北战略意义重大。从区位来看,荆州地处湖北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之腰”。早在“十二五”时期,湖北就曾提出实施“壮腰工程”,推动荆州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荆州不振兴,湖北“腰杆”不硬。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荆州“跨长江发展”,荆州迎来重大契机。

    今年6月,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荆州市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来到荆州,令人欣喜的是,荆州转型发展跑出“加速度”,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成果明显。

    一组亮眼数据,展现强劲动力——

    去年,荆州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2个。美的“空冰洗”、亿钧耀能、玖龙纸业等3个百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华鲁恒升、仙鹤纸业、云图新材料等9个百亿元项目加快建设。新引进项目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家电、新型造纸等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荆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36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实现正增长,排名前10的行业大类中有9个实现正增长,其中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工业经济提档升级,荆州秘诀何在?

    创新驱动发展,智造引领制造。位于湖北省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美的洗衣机工厂,AGV无人小车自动转运物料,5G+AI视觉质检一秒完成产品外观质检……在美的带领下,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改进生产工艺,40余家家电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十四五”末,全市智能家电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800亿元。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