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综合新闻

8月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发布
警惕高温干旱和区域性暴雨洪涝

    本报讯(记者佘海艳)日前,市减灾委办公室发布8月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分析认为,8月是防汛抗旱“七下八上”关键期、发生季节性灾害的高峰期,我市有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各地要加强防范强对流天气对群众生活、建筑施工、内河航运等的不利影响,加强高温天气背景下的农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危化品运输储存和电力调度等工作。

    8月,我市平均气温28.5-29.5℃,较常年偏高0.5-1.0℃,预计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预计8月全市降水90-130毫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0-110毫米。预计8月长江干支流将维持当前水位小幅波动。

    分析研判认为,8月我市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易发,需防范区域性暴雨洪涝,以及局地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房屋损毁等次生灾害。预计8月,大部地区仍将维持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全市发生大面积干旱的可能性较小,但轻到中度气象干旱将会由点到面发展。各地各单位需统筹后期降雨及来水偏少影响,做好人畜饮水安全和工农业用水的供给工作。要加强工程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防范阶段性高温干旱。

    报告分析,要谨防强降雨、高温天气带来的次生灾害。安全方面,持续高温天气极易引发中暑和安全生产事故,需做好防暑降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监管工作;农业方面,需重点做好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森林火险方面,需继续加强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和防火巡护,严防人为因素诱发森林火灾;交通安全方面,需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导致的交通沿线积水渗水涌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和局部路段大雾天气对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旅游安全方面,需重点防范旅游景区和未开发“网红景点”的地质灾害,做好涉水项目的安全保障。

    市减灾办提醒:8月,受极端天气及局部强降雨影响,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高。各地要注意建房切坡、修路切坡、采矿、抽排地下水等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