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荆州要闻

从“险在荆江”到“美在荆江”

    (上接第1版)

    近年来,荆州市持续擦亮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两块“金字招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和焦柳铁路、许广二广高速等“铁水公”干道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产业链、资金流、物流“西进北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荆州谋求高质量发展,不仅加快开放发展的步伐,也不断练好“内功”,激发自身发展潜力。

    在荆州恒隆集团久隆事业部展示厅,“专业磨砺品质科技铸造未来”两行大字下,公司最新发明的不同类型汽车动力转向器摆放在玻璃柜里。“这款eRCB汽车转向器靠电信号链接,具备手机控制的功能,蕴含许多专利技术。”恒隆集团久隆事业部技术中心主任孔真斌说。

    恒隆集团诞生于荆州,专注于自主核心技术生产动力转向器,产品远销美国、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我们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现有研发工程师100多人,今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孔真斌说,“未来是智能化时代,我们已经提前布局,在一些先发领域取得突破。”

    发挥长江“扁担”中间部位的区位优势,荆州全力积聚要素资源、加快转型发展。2022年,荆州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3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3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总量突破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700家,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14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173项、转化额9.4亿元。

    保护利用相得益彰,千年古城“楚楚动人”

    在荆州博物馆陈列大楼《吉金耀彩》展厅内,独立展柜中的一件铜戈发出幽幽寒光,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这不是普通的戈,阑侧两面各有4个错金铭文‘攻吴王光’‘自作用戟’,‘吴王光’就是位列‘春秋五霸’的吴王阖闾,他和楚国有一段精彩的历史……”荆州博物馆纪南镇枣林铺墓地考古发掘项目领队赵晓斌介绍。“吴王光戟”距今约2400多年,2019年出土,与“越王州句剑”等4代越王剑于2022年首次展出。

    除了印证历史的“吴王光戟”,精美绝伦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巧夺天工的楚国玉器、内容丰富的楚国简牍……荆州的馆藏文物,彰显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是荆州得天独厚的珍贵资源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湖北省文史馆荆州工作组、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荆沙分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工作站等相继在荆州成立,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近70年来,荆州的文物工作者一代接着一代,将荆州楚文化考古研究和保护事业推向前进。“文物保护有‘黄金时间’,我停不下脚步,总想着如果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就能留住更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说,20年来他们已经修复了18万枚简牍、10000余件木漆器、1000余件纺织品等各类珍贵文物,他们的专业修复团队也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50多人。

    目前,荆州全市有博物馆、纪念馆14家,馆舍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馆藏品逾21万件(套),其中,荆州博物馆藏品逾19万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达614件(套),在全国地市位居前列。

    为了让文化遗产都活起来,荆州广泛使用新科技、构建新场景、发展新业态,加快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核心竞争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荆州楚王车马阵景区,8200平方米展厅里,约108件馆藏文物通过科技手段呈现,动静皆宜:车马阵展厅内,投影在纱幕上的古代战马高声嘶鸣,兵车隆隆作响;嵌在亚克力柱里的古玉模型,参观者将手放在感应位置,屏幕便能自动放映介绍;在互动大屏前,参观者可以用AI体验楚国贵族服饰……“我们的陈列馆展厅运用了大量声、光、电技术,通过触控屏、场景式模型、VR、互动体验、数字投影、动画等手段,让2000多年前的楚国人文历史可看、可听、可感受。”楚王车马阵景区营销部负责人周舟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景区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

    荆州还先后投资150亿元建设以中国楚文化展示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区为主要载体的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方特园、园博园、楚文化数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放,旅游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荆州市文旅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荆州市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7亿元。

    “荆州将继续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发掘中阐释,大力推动楚文化对外展示交流、保护科技创新、文旅融合发展,努力让世界在荆州读懂楚文化,让楚文化从荆州走向世界。”吴锦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