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评论员曹歌 高温季节,国内溺水事件偶有发生,一些无辜的生命转瞬即逝,让人扼腕叹息。尽管悲剧毫无征兆、猝不及防,但我们仍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综合施策,打造安全坡岸,减少溺水事故发生。 知识是引导行为的明灯,教育则是点燃这盏明灯的火种。广泛的安全意识教育,能够唤起公众对于水域安全的警觉。学校和家庭要从小教导孩子们,水域既是欢乐的源泉,也潜藏着危险;要传授游泳技能,更要灌输自我保护的理念,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生命的守护者。 管理的加强势在必行。水域安全管理不能止于纸面规定,要落到实处。政府相关部门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确保景区水域、游泳场所设施完善、规范明确、执行到位。唯有坚定不移推动规范管理、执行,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悲剧发生。 个人的自觉和责任是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起自我评估意识,不要被过度的自信所迷惑;要尊重自然,不轻易挑战水域的不可预测性,这是对生命起码的尊重,也是真正对自己负责。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言:“自重者昌,自轻者败。” 强化紧急救援能力刻不容缓。一些溺水者,因为抢救及时而保住性命,从中可以看到,紧急救援能力是多么重要。危急时刻,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关系到溺水者的生死存亡,救援行动的高效与否可能扭转命运。因此,要培训更多专业的救援人员,建立更健全的救援体系。 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教育、监管、个人、救援互为支撑,是保障水域安全的坚固支柱。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筑起安全的堤坝,才能将溺水的风险化解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