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图记者伍丹通讯员陈冬冬 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文化展。 “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崇廉尚俭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也刻画进文物里。 “方正而明”诗文铜镜、双龙戏珠方形张文忠公之砚、郑板桥《兰竹四条屏》、柳直荀使用过的《英华大词典》……在荆州博物馆临时展厅里,从唐代至现代的43件(套)文物,无声诉说着时光长河中的清廉历史故事。 以物说廉、以人明志、以史为鉴。为集中展示荆楚文化中的清廉元素和荆州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基因,由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主办的“清风·初心——荆州廉政文化展”在荆州博物馆开展,青铜器、书画、古籍、玉器、历史文件等物件,成为荆州各时期廉洁历史的见证。 托物言志展勤廉之风 走进展厅,郑板桥的《兰竹四条屏》首先映入眼帘,兰花端庄素雅、墨竹一气呵成,他在《幽兰图》上的题字“介于石,臭于兰,坚多节,皆易之理也,君子以之”,字字句句托物言志,展现了他志洁行廉。 《旧唐书·魏征传》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人常用来梳妆照容的镜子,被赋予了反省自观、以知得失的寓意。此次展览共展出5枚铜镜,其中,“方正而明”诗文铜镜是一件清代文物,上面的铭文清晰可见,“方正而明,万里无尘。水天一色,犀照群伦”,镜鉴通明,也蕴含做人要正直、公道。 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渊薮,涌现了一批廉洁勤政的官吏。有“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廉洁奉公的孙叔敖,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品性高洁的屈原,有“质直廉静”雅操的杨溥,有“升米公事”美誉的袁宏道,他们清廉自守,被后世景仰。 在展厅“勤廉从政”单元,陈列着杨溥墓中出土的绣金麒麟补服、墓志拓片……系列荆州籍廉勤名人相关物品,辅以一些名宦的代表作,向游客传达出传统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大凡居家必也,房屋不必过华,衣冠不必过美,饮食不必过丰……”《袁氏家教十则》的展出,体现袁氏反对奢侈之风、保持清正廉洁的情操。其清正的家风对当下家庭教育有很好的启发,该家训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参观、打卡。 红色资源扬廉洁基因 荆州是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区域,贺龙、周逸群等革命前辈们在这片沃土上留下了不少清廉佳话。在“守正为民”单元,通过展出与贺龙、周逸群、柳直荀、贺炳炎等革命前辈们相关的物品,辅以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相关的红色革命文物,充分展现了荆州红色资源中的廉政为民思想。 展柜中,一盏马灯罩吸引不少游客注意,这件物品的主人是贺龙元帅。北伐战争期间,贺龙在荆州留下足迹,这盏灯罩也见证了这一历史时期下发生在荆州公安的黄金口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北伐军与北洋军激战五昼夜,虽伤亡惨重,但最终取得胜利,粉碎了吴佩孚南北夹击革命军的阴谋。“马灯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更代表信仰和力量,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前进方向。”在荆州博物馆讲解员的解说下,游客倍感振奋。 展览中,还有毛泽东主席1949年所著《改造我们的学习》铅印本、“减租减息纲领”纸质文件、周逸群同志使用过的木脸盆、1954年毛泽东主席任命贺炳炎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的通知书……它们提醒着广大党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一件件彰显廉洁的文物、一个个动人的清风故事,传递着清正廉洁主旋律。展览自开展以来,吸引了市委宣传部、市直文旅系统、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等单位前来参观,荆州廉韵的清风正气不断传扬。 知古而鉴今,见贤以思齐。回望历史,荆州这片土地上的先贤模范书写的清廉故事历历在目,永续流传。在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的道路上,荆州党员干部将延续先贤清廉自守的本心,让“清廉荆州”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动人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