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江津笔会

纤云弄巧,浪漫七夕

    □矫友田

    七夕节,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这个节日有了更多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在古代,人们对七夕节很重视,节前要张灯结彩,搭乞巧楼,女人孩童都要换上新衣服。这天晚上,首先要在乞巧楼上披挂彩绸,然后供奉各类糕点和瓜果,并焚香。其次,参加的人要望月瞻斗,依次列拜,祭祀牛郎、织女双星,之后才正式乞巧。

    拜织女,应该说是一件纯由女人来做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邻里约好,一般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七夕夜,在拜织女之前,她们先沐浴。沐浴后,换上她们盛装,还要进行精心地梳妆打扮。

    姐妹数人聚集户外,设小几案,放置简单的时令水果、七夕巧果等。大家轮流在案前,对天上的牛女双星焚香礼拜,并且默念自己期盼的心事——少女不外乎希望自己长得更加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则希望自己能够早生贵子或得到丈夫公婆的宠爱。

    而后,参加祭拜的妇女们一面吃花生瓜果、喝茶聊天,一面玩乞巧的游戏。

    千百年来,人们除了向织女乞智巧之外,容貌、婚姻、生育也是必不可缺的主题。因此,在古老而浪漫的七夕节里形成了许多以求美乞爱,以及求子的习俗。

    乞巧是七夕节的主要活动,所以七夕节又称之为“乞巧节”。所谓“乞巧”,就是妇女们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

    在我国民间传说里面,织女是一位身怀奇能百巧的女红高手。妇女们向她“乞巧”,其实就是古代妇女们对心灵手巧技艺的一种向往。

    那么乞巧,真的会使人变得心灵手巧吗?当然是不会的。这一活动,只能说明我国妇女自古就有一种追求智慧、热爱生活的强烈愿望。

    旧时,在七夕节这一天,我国民间的大部分地区都流传着“看天河”的习俗。天河,也就是银河。

    在晴朗的七夕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大人带着孩子们,或坐在庭院里,或站在村口,一边仰望着白茫茫的银河,一边给孩子们讲述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七夕之夜看天河,据传还有另外一种意义,那就是天河明显,这一年收成就好,粮价就低;天河晦暗,这一年收成就不好,粮价就贵。有的地区,还会在这一晚举行“青苗会”的仪式,祈祷庄稼丰收。因而在诗歌里面,才会有“天河司米价”的诗句。这也表明了古代人们对看天河风俗的重视。

    在七月七这天晚上,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那么,人们真的能听到牛郎织女诉说衷情的声音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千百年来,这个风俗流传了一辈又一辈,人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因为在如此美好的夜晚里,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静谧。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们的心灵除了美好的遐想和渴望,还能有什么呢?

    这个习俗,或许也表达了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渴望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