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09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荆楚往事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文风鼎盛大赛巷

  □郑泽宇

  今年7月13日,荆州市确定城市中轴线为东至红门路,西至园林路,北连长湖,南抵长江,核心区约2.26平方公里。这个中轴线的南端就是解放前旧沙市的主城区,所谓两横三竖:中山路、胜利街,大赛巷、梅台巷、平安巷。沙市先贤王百川在《沙市志略》中说:“三巷俱在九十埠(即胜利街),可接便河。……意多古乡善之名,其居亦殷繁朴厚。”

  我的外高祖王百川的沙市王家,世代积德行善。王百川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养成勤奋好学、耿直善良的品格,一生以急公好义、济世利人为宗旨。在沙市东段大寨巷尾选址定居,在住所设馆教书。将其厅堂命名为“海粟堂”。王伯川留心桑梓,旁搜博采,前后数十年,从光绪六年春二月开笔,到光绪十年夏五月脱稿,编纂出《沙市志略》一书。

  1947年,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由恩施迁来沙市后,收求遗书。由于张濂希的推荐,国师史地系系主任唐园教授,在该院《史地丛刊》七、八、九期合刊上登载,共印行200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沙市市地方志办公室聘请专人对《沙市志略》进行校注。前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写出3500多条校注,于1986年出版,共印行2000册。

  沙市郑家的始祖郑明于明朝末叶,从北直顺天府宛平县平则门(今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八里庄十八胡同迁来沙市。十世郑志淳,字彬文,号太初。事迹载于《荆州府志·孝义》:“郑太初,监生,事母孝,勸弟允初勤学成名。起家充裕,与弟各分万金。嘉庆己卯,约里人修沙市便河桥,易木以石,行人便之。”郑志淳的四子郑机,字春园,号度钦,一号大陆。春园公20岁即设馆授徒,教导胞弟、子侄等,直到58岁高龄,才因病谢馆停教。他的九个儿子,个个学有所成,长子世燧是岁贡(通称进士),四子世炷、六子世灼、八子世焰中举人,五子世熨、七子世灿为生员(俗称秀才)。载入《湖北通志·艺文志》的便有著述类14种44卷,编选类2种11卷。1978年,沙市地方政府文物部门建设的万寿公园,将春园公的诗句“东望武昌云历历,西连巫峡路悠悠”用作门联,美景佳句,相映生辉。

  郑世焰储其余资置房屋兴义塾,培养寒酸子弟。所置房屋在大赛巷罗家巷口斜对面,夹在毛家坊和毛家小坊中间。我们把它们习惯称呼为大巷子和小巷子。从那时候起,这里便成为沙市郑家老八房祖屋,直至1988年被拆迁。

  郑家祖屋门面南裁缝铺,北零食店。里面三进都是两层楼的建筑。第一进是子元公及其家人的住处,子元公在此办过通德私塾。第二进院子南面有一口水井,北面是郑家厨房,堂屋那时候已经住着两家租户。第三进院子在南堂屋在北,东面住着子俊公一家,西面住着子仁公一家。他们两人在此都办过私塾。1957年,子俊公的儿子昆先两口子在此兴办大赛巷民办中学。1980年代,开始房屋大拆迁,1988年,富有文化底蕴的郑氏百年老屋未能幸免!

  子元公购置的那栋房屋,我只去过几次,有十几间平房,呈N字形排列,北面院子靠东有一棵枣树,向东对着江渎观北面的水塘。王百川在《沙市志略》中描写道:“大赛巷尾,烟波飘渺中,藕香荷盖,暑天钓叟,秋风凫鹭,诗情画本,令人逸趣横生。”

  徐树楷于1930年在大赛巷开办私塾,历时10年。大赛巷66号的曾氏老屋也腾出过前院办私塾。在此巷居住的还有五中的生物老师胡向秀,六中的语文老师龚仁恺、生物老师李崇康。据说在巷中居住过的还有康生医院院长李星阶、前清进士陈国华等人。

  沙市大赛巷小学诞生于辛亥革命前夕,为江陵县贡院旧址。1908年,在此开办沙市高初两等小学堂。1921年,改名江陵县立第二小学校。抗战胜利后为建设镇中心国民学校,1947年,改为民生镇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为沙市市第一小学。1950年代中期以后叫做大赛巷小学。其东门在大赛巷西侧中段挨着毛家小坊,进门是沙市教工宿舍,接着是教工食堂,南面是学校礼堂、校门、办公楼;中间是操场;北面是一排教室。该校北面隔墙就是大门在便河东二街的华瑞小学,里面有四面时钟的钟亭。张知本1883年随父母迁入沙市。父亲张特章到沙市后,他请美国牧师设计造屋,遂在建成的大赛巷2号一栋两层西式楼房定居。5岁的张知本在大赛巷私塾发蒙,聪慧过人。1893年考中秀才,1895年考进武昌两湖书院1900年毕业,1904年赴日木留学,1907年学成回国,1936年出任北平朝阳大学校长。抗战爆发后学校南迁沙市,以张知本那栋西式楼房做校舍,改称朝阳学院。1949年10月,大赛巷2号成为沙市市人民医院的院址。1950年代中期,医院迁到航空路后,这里就成为沙市教育局的地方,设立了招生办公室。

  大赛巷内先后有私立学校有王氏学馆、通德学校、子仁私塾、昆先私塾、树楷私塾、曾氏私塾、大赛巷民办学校;公立学校有朝阳学院、大赛巷小学。大赛巷周围先后存在过江渎小学、胜利街小学、华瑞小学、五中、六中。回顾历史,大赛巷确是一条底蕴深厚、脉流分明的街巷,书香四溢,书声琅琅;文明传播,文风鼎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