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09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0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石首鸭蛙香稻种养技术规程被认定为湖北地方标准

  本报讯(通讯员石农 团政)近日,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4000多亩鸭蛙香稻头季谷收割完毕。据测算,每平方米产湿谷1公斤左右,每公斤收购价2.6元,高出普通杂交稻0.56元。二季谷收完后,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石首市副市长徐青松说,石首首创鸭蛙香稻生产模式,其稻田低碳高效生态循环技术已被省农业农村厅确认为十大引领性技术之首,其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也被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为湖北地方标准。

  2016年,长安村率先推出鸭蛙香稻生产模式,集成应用10项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冬种绿肥、翻耕沤泡、集中育秧、鸭稻共育、蛙稻共生等五大核心技术,以及微生物菌剂浸种催芽、灯诱控虫、性诱控虫、以蜂控虫、植物诱集等五大配套措施。

  3年跟踪调查数据显示,鸭蛙香稻一种两收,亩均产谷770公斤,对比一季中稻增产200公斤;减肥减药成效显著,万亩示范区每年减农药2.19吨,减化肥276吨;农田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鱼、蛙、鸟明显增多。

  近年来,石首市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不断完善鸭蛙香稻生产模式和技术,种植面积从500亩扩大到5万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鸭蛙香稻核心产地确定为中部传统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商务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持续多年组织国内外专家到石首考察生态农业,张启发院士、全国水稻专家程式华等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推荐石首鸭蛙香稻生产模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