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谭馨 通讯员 李传猛
暑去秋来,盛收可期。
走进全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处处吊臂挥舞、机械轰鸣,施工人员忙碌作业……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场景、一个个快速推进的交通项目,奏唱出一曲曲昂扬向上的铿锵旋律。
9月6日上午,住荆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一行视察荆州市重点交通项目。看现场、听介绍,项目施工“进度条”不断刷新,让政协委员们倍感振奋。
“荆州打造出‘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我感到无比开心和自豪!”看到全市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正酣,市政协委员胡月梅由衷感叹。
荆州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焦柳铁路“双十字”交汇处,为将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开放优势、市场优势、发展优势,去年来,荆州锚定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
住荆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长期高度关注荆州交通事业发展。在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过程中,针对交通领域,如何提出高质量提案? 如何履职尽责,加快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
委员们带着心中疑问,边走边看、边听边议,在一路一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里,感受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加速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观音寺长江大桥江陵侧施工现场,工人们在“钢筋森林”间,紧锣密鼓地支搭塔柱模板;
眺望李埠长江公铁大桥,江水滔滔,大桥南北岸双侧桥梁正同步施工,目前,该项目全线临建设施已基本完成,标志李埠桥项目已具备全面开工条件。
“建设多座过江通道已经提出好几年了,老百姓也热切期盼,我们亟需更多桥梁枢纽,来推动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
“过江通道建成后能起到分流作用,促进中心城区进一步发展!”
市政协委员夏义年、何敏一直关注着过江通道的建设,看到两座长江大桥建设正全力加速,两人十分欣慰。
财鱼面、公安锅盔、麻辣烫……来到外观酷似楚王宫的沪渝高速荆州东服务区,屋顶的蓝天白云、朝霞晚霞景致映入眼帘,古风建筑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来往旅客沉浸其中。
近年来,全市交通领域不仅硬环境向好,软环境也在随之提升。沪渝高速荆州东服务区是全国首座综合能源补给站、华中地区最大商业规模服务区、湖北首座数字化服务区,目前正投入试运营。
“服务区建筑独具荆楚风味,是湖北高速的一张新名片。”省政协委员陈云说,交通发展会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需要文化进步,建议将荆州特色文化融入全市交通发展规划中,实现交通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智慧交通亦是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在提升交通软环境上,市政协委员周泉深有感触。
去年3月,周泉所在公司参与到318国道智慧交通设计,自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以来,该路段呈现出桥梁跨度长、坡度高、转弯急、平交路口多等特点。为规避风险,该公司利用大数据、流量监测、气象监测等智能感知技术,设置诱导标识、缓慢灯、智慧导向牌等,让出行更安全。
公铁大桥屹立,滔滔江水奔涌。在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码头,大型机械设备开足马力进行煤炭铁水转运;华鲁恒升荆州基地建设正酣,工作人员正紧张地调试设备,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目前项目建设到哪一步了?”“什么时候能投产达效?”“预计效能如何?”看到眼前宏阔的生产和建设场景,委员们兴致勃勃,与企业负责人详细交流,了解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
“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期待它的建成投产!”华鲁恒升荆州基地位于浩吉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交叉口的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内,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省政协委员、荆州市博达机床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力对华鲁恒升项目发展充满信心。
谈到交通发展带来的“红利”,肖力深有体会。他介绍,过去外地企业来荆洽谈业务要在武汉、宜昌等地转车,“铁水公空”立体交通格局建成后,为该企业带来众多机遇。
得益于机场建成,博达机床多次来往韩国,与迪恩机床(中国)有限公司洽谈业务,今年3月,两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涵盖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石油机械等众多领域。
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崭新面貌,让委员们在赞叹之余倍感责任重大。大家表示要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为全市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