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09月2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确保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见效  加强组织领导 有力有序开展主题教育  红绿融合 洪湖岸边是家乡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洪湖市18个项目集中开工  协作共享助发展
第A009版:洪湖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红绿融合 洪湖岸边是家乡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通讯员 周栎 肖莎

  阅读提要:

  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湖泊、全国第七大淡水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洪湖也是一片红色沃土,是人民武装起义重要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重要诞生地。

  60多年前,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让洪湖蜚声海内外。

  加强红色资源利用,洪湖推动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洪湖岸边是家乡”旅游核心品牌,建设湿地文旅新城。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60多年前,一曲《洪湖水浪打浪》红遍大江南北,让洪湖蜚声海内外。

  绿色是洪湖底色,红色是洪湖本色。这里是人民武装起义重要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重要诞生地、河湖港汊地区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首创地,也是伟大的98抗洪精神诞生地。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渥的自然条件,洪湖旅游业蓬勃发展,2022年全市旅游人次超过550万,旅游产业年收入40亿元。今年前8月,该市累计接待游客4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8%。

  “一红一绿是洪湖旅游产业发展的双手棋。”洪湖市委书记魏朝东表示,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加强红色资源利用,抓好“红绿”融合,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洪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曲红歌唱到今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个个像猛虎下山岗。黑夜摸进彭家墩,好比那神兵从天降……”

  伴随着阵阵枪声、呐喊声,一支“洪湖赤卫队”驾着渔船在芦苇荡里迂回穿梭,与“白匪”斗智斗勇……在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大型红色题材水上实景剧《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每天轮番上演。节目演罢,游客们意犹未尽,纷纷与演员们合影留念。“今天终于看到了‘韩英’,了却了一桩心愿。”珠海游客王女士动情地说。

  洪湖不仅是鱼米之乡,更是一片红色热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革命先驱,以百里洪湖为战场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曾辐射湘鄂两省58个县市,拥有两万正规红军和近五万地方武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1927年至1934年,这里倒下了20万名革命英烈。从这里走出了67位共和国开国将帅,为最终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贺龙第一次来到洪湖,就说这里可以藏兵30万,适合打游击。”洪湖市档案局史志科科长胡怡敏介绍,洪湖湖泊塘垸众多、地形复杂,且食物充足,具备开展革命斗争的客观条件,是湘鄂西苏区首府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

  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入口,游客有序入园,秩序井然。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内,陈列着当年赤卫队员用过的梭镖、渔叉、土炮等。“土铳梭镖驱敌宼,香菱雪藕做军粮。1958年首排的革命歌剧《洪湖赤卫队》、1961年公映的同名电影,说的就是那段峥嵘岁月。”胡怡敏说。

  辉煌的红色历史,丰富的红色资源,让洪湖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打卡地。据统计,洪湖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年接待量达200万人次。

  “红色小镇”初长成

  走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洪

  湖市瞿家湾红军街,仿佛穿越到了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这是一条长约700米的明清老街,蜿蜒的青石小径两旁,布满了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的徽派建筑。门楣上方,悬挂着“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旧址”“中国共产党湘鄂西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旧址”等牌匾。

  “瞿家湾老街曾是湖广一带的中心集镇,商铺有一百多家。1931年,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由监利周老嘴迁至瞿家湾,老街成为湘鄂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从此更名为红军街。”年过六旬的讲解员瞿兆利,从小在瞿家湾长大,对老街的历史耳熟能详。

  “这里不仅是湘鄂西苏区首府所在地,还是洪湖赤卫队的故乡、红二方面军的摇篮。”他说,红军街至今完好地保存着革命旧址21处、遗址18处,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学习人员1000多万人次。

  2021年以来,投资1.6亿的红色小镇项目落户瞿家湾镇,给当地红色旅游带来新机遇。

  “目前已完成红军街古民居维护保养首期工程、瞿家湾烈士陵园景观升级项目、老街水电改造工程和11处国保旧址修缮工程。”瞿家湾镇人大主席张伟介绍,游客集散中心、列宁食堂改造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梦回瞿家湾”红色氛围营造项目、革命旧址展示利用项目也即将落地实施。

  红色小镇项目实施以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业态快速发展,共1.5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8万元。

  红绿融合谱新曲

  每当盛夏来临,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近10万亩野生荷花尽情绽放。伴随着“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游客们或沿着栈道漫步赏荷,或驾一叶轻舟体验采莲,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湖泊、全国第七大淡水湖。这里水域辽阔,物产丰富,自古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洪湖被大量围湖造田、围网养鱼,水域大幅缩减、水质下降,鸟类和珍稀物种越来越少、野生荷花面积锐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痛定思痛,洪湖从2005年开始拆除围网,渔民陆续“上岸”。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落地实施,洪湖生态保护迎来历史性转折,天然湿地面积逐步扩大,鸟类种群恢复到13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和粗梗水蕨被重新发现,野生荷花恢复到数万亩。

  洪湖生态的好转,给当地旅游带来新气象。结合红色湘鄂西旅游区、瞿家湾老街、悦兮半岛温泉等景点,洪湖重点打造十大旅游线路,推动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各个景区的红军服装、斗笠、水壶等红色旅游纪念品,以及藕粉、莲子、干鱼等洪湖特产,渐渐成了俏销品。

  农家乐、民宿、采摘园渐渐火了起来。“过去游客参观完红军街,当天就走了,现在能留住人了。”瞿家湾镇主打“红色古镇、生态水乡”旅游品牌,在当地经营民宿的瞿运新说,这几年民宿生意越来越好,全年满房率达到六成,周末和节假日基本满员。

  打好“生态”牌,洪湖正全力推进文旅新城建设,打造“洪湖岸边是家乡”旅游核心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成为荆州东南最靓丽的湿地文旅新城。

  “红、绿融合大有可为,未来可期。”洪湖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洪湖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大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