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村地处城郊,为原大口村与刘三沟村合并而成,全村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总户数413户,总人口1655人,下辖四个村民小组,种养殖面积1704亩,主导产业为虾蟹养殖。现有党员76人,党总支下设支部2个,党小组4个,流动党员15人,35岁以下党员14人,60岁以上党员27人,女党员11人。
今年来,通过“五个示范”的系列措施,大口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抓核心 重融合打造坚强有力村级班子
一是阵地融合好。原大口村和刘三沟村合并后,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原村委会均作为集体资产出租。二是班子结构优。村“两委”现有班子成员5人,聘请组长1人,“老带青”结构明显。三是后备力量足。为了进一步提升班子效能,村两委培养了2名35岁以下有能力、有知识,思想素质好的年轻人为后备干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吸收预备党员1名。
抓学习 重引领落实规范严谨组织制度
一是学深悟透原理。深入开展学习,充分利用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周四夜学”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等实践相融合,学深悟透。二是规范各项制度。加强党建引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民主评议党员和组织生活会制度。三是走好群众路线。开好“四个会”,收集村情民意,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积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想法子 找路子探索富民惠民村级产业
一是盘活现有资源。将原刘三沟村委会和大口村委会旧址整体租赁,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收回被占用的村砖瓦厂闲置地95亩,重新发包,村集体年增收8.5万元;通过“三清一治”,收回债权7.1万元。二是努力争资引项。积极争取上级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扶持,将原砖瓦厂取土坑“涌泉湖”通过泵站升级、生产道路硬化等项目实施,提升了对外承包底价,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万元。三是拓宽增收渠道。组织50多名村民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技能培训,鼓励村民发展小农庄、垂钓园、服装加工厂等产业。目前,村“两委”正在积极筹备“司机之家”阵地建设,有望为村民发展餐饮、民宿提供新的增收路子。
争项目 抓整治打造宜居宜业美好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升级。投资150万元,新建1500多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活动广场,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群众服务和文化活动功能;通过市政项目,将全村污水管网连通市政管网解决村民污水排放难题,拆除旱厕21个48平方米,大大改善了村内的卫生环境。二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利用“村庄清洁日”等活动载体,发动群众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杂物垃圾600多吨,植树4100余棵,拆除村组道路两旁的违章建筑2700平方米,打捞水草10.5万平方米,清理地笼及拆除暗桩、迷魂阵等阻水设施270余处。三是引导村庄全面清洁。广泛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坚持开展“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活动,实行4名环卫工人全年全天候长效保洁机制,开展卫生评比活动,营造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户户保洁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抓引导 重参与厚植淳朴良好文明乡风
一是建队入伍。在村党总支的大力倡导下,建立了腰鼓队、军鼓队、渔鼓队、广场舞队等4支群众队伍,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以文化人、以德润身、以艺通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淳化民风。随着群众娱乐活动的日益丰富,跳舞的人多了、打牌的少了,家庭关系更加和睦、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给人民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凝聚力量。通过村企联合,建队入伍的姐妹们在锦盛、宏业等水产品的车间里化身“剥虾能手”,娴熟地处理小龙虾,传送带上的一只只小龙虾变成直供北上广深的龙虾尾,勤劳的姐妹们一个月的收入有的高达3万元,实现家门口的就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口村将继续紧抓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不放松,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服务意识,围绕抓党建深化共同缔造,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好城乡接合部的区域优势,盘活村级有限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筹建文化广场、水乡大舞台、电商平台综合大楼吸引在外年轻人回乡创业,让大口村美起来、富起来,努力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