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鸟共舞,林水相依。洪湖,这座美丽丰饶的城市,与湖共生,因湖而兴。
强县必先富农,富农必先带农。近年来,洪湖市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将“共同建社 合作富民”联农助农富农项目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建和美乡村的关键工程,积极搭建各类联农富农平台,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新形势,运用新思维,打造新业态,谋求新发展。与大湖结缘的洪湖儿女,正以“农”为底色,不断绘就富强水乡的新画卷。
改观念出实招变“土疙瘩”为“金疙瘩”
现如今,“洪湖莲藕 清甜可口”这句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
优越的气候资源条件,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洪湖莲藕。9月,即将走出夏日炎炎,正是属于莲藕的好时节。
走进洪湖市峰口镇土京村,一望无际的藕田,镶嵌在棋牌一样浩瀚的谷茬田野里,一片片枯黄色的荷叶,就像撑起来的荷伞,无精打采地耸立在中通外直的荷杆上。殊不知,一盏盏荷叶下,正蕴含着财富与希望。
过去的土京村,生态环境差,产业形式单一,人才资源匮乏。
近年来,该村依托莲藕产业资源优势,紧靠湖北华贵食品集团主导产业,让农业转型活水,让村由“莲”而发,让农民因“莲”而富。
为促进莲产业链发展,提升联农带农效益,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该村由种植水稻转为种植莲藕,洪湖华贵集团以每亩每年900元的标准,为流转土地的村民一次性结清三年租金。
3000亩土地整体打造为洪湖市莲藕科创基地。“莲产业初加工帮扶车间”吸纳村里近100名村民就近务工,每年定向给大米先生、钱大妈等企业供应高品质莲藕近亿元。
峰口镇土京村72岁白从伟说,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家里现在不仅流转土地有收入,自己也在家门口的车间务工,可以随到随做,也不需要跑路,工资按月结,去年收入3.1万元。
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农民在产业链中全程获利,探索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洪湖水面多、水质好,水产兴市,是洪湖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路径。
将农户从“各自为战”式的传统农业发展思维中解放出来,转向“基地+农户”模式的规模化生产,背后需要党委、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我们立足资源,打好洪湖的六张名片,优先支持洪湖莲藕、再生稻、螃蟹、四大家鱼、小龙虾等特色种养殖产业,鼓励湾村联片、产业集聚。”洪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贤琼说。
近年来,洪湖市精心布局,高位推进,成立洪湖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制定富民强村规划,实施市领导联系集体经济薄弱村制度,出台能人返乡、青年创业、妇女就业等帮扶政策。
推进市直部门联村带富工程,引入社会经济组织,以奖代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资源、服务、技术下乡。整合乡村振兴、党费扶持、以奖代补资金1.95亿元,实现资金到村、项目到村、保障到村。
一项项政策落实落地,让“真金白银”的承诺,铺就农民的幸福路。
转模式促融合“老问题”用上“新手段”
“宝宝们,我们上架小黄车的商品不多了,大家抓紧点击右下角的小黄车赶快拍啊!”
洪湖市乌林镇乌林村电商大楼内,主播正在手机屏幕前卖力地推介洪湖酱板鸭。
一直以来,洪湖农产品“种得好”“卖不好”,“名气高”“收益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花时间和精力辛苦劳作换来的收成,却因销路不畅,最终影响的还是农民自身的收入。
但当我们曾经熟悉的老乡,拿起手机,摇身一变成为带货主播,又能如何解决这项“老问题”?
洪湖市给出了新的答案:发展电商直播助农模式,培养新业态从业者,通过电商直播带货打开特色农产品销路,打造“电商雁阵”,将电商经济新业态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有机农业。
以洪湖市乌林镇为例。几年前,这座普通的乡镇,还在思索着自己的未来。
“乌林的乡亲们怎么办? 我们到底是继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是换道而行,另辟蹊径?”洪湖市乌林镇党委书记代双兵说。
经过不断考察、取经,乌林人决定适应新环境,拥抱新业态。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