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09月29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9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以『党建+』模式引领乡村『五个』振兴

  万全镇高湖村党总支:

  近年来,高湖村党总支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目标,奋力促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积极开展争创“五个示范”党组织的活动,取得了较大成绩。

  党建+人才筑牢乡村振兴之“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高湖村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人才“选、引、育”三个关键点,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一方面在强化驻村工作队担当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利用其资源优势,帮助村里争取专业支持、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发展机会,与村“两委”一起为村级发展做分析,想办法,出思路,找路径,一起开辟乡村振兴的道路。另一方面从统筹推进乡土人才建设下大力,选聘一名行业带头人为荣誉书记,一名致富能手为村级发展顾问。同时,以人才返乡创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人才带动让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党建+组织筑牢乡村振兴之“本”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高湖村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培养村“两委”干部,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快步走”。一是选优配强“领头雁”。注重把能力强、素质高、有文化的优秀人才吸纳到两委班子中,优化“两委”班子结构。现有党员55人,同时新发展党员2名、确定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储备了2名年轻的后备干部,为班子建设提供后继力量;二是立足长远,实施农村领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实训”等方式,定期组织专家集中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形成党员先行,带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带领群众创业增收的局面;三是持续扩大村干部选育渠道,从致富能人和返乡大学生中“选”,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请”,从除党组织书记之外的现任“两委”班子成员中“培”,多途径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储备人才。

  党建+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根据本村资源特点,村党总支引导扶持发展水产养殖和优质稻种植特色产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331亩(含虾稻1280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3510亩。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瞄准主导产业多点发力,做大做强“五大”特色产业(莲藕、藕带、四家家鱼、虾稻混养、优质稻种植)。通过探索“跨村联建”模式,积极联合周边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党组织引领下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规模化、抱团式产业发展新方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党建+文化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一是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利用文艺演出宣传队、乡村大舞台等文化阵地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二是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自治委员会,广泛听取采纳党员、群众、驻村工作队等多方意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三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常态化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卫生评比、美好家园等活动,坚持组织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党建+生态筑牢乡村振兴之“形”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高湖村积极探索“党建+生态”发展模式,先后成立“三会两队”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组织制度,让村内矛盾出现有人调处,问题发生有人解决;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三项公约”,监督村务、党务、财务,监管项目质量,对村内重大事务进行审议和决策。巩固扩展“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覆盖成果,推动村级网格化管理,群众满意度、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从2020年至今,高湖村共建设景观带90亩,完成义务植树350亩,整治河流13500米,为生态建设增添绿色动能。

  下一步,高湖村党总支还将继续聚力乡村治理“现代化”,聚力绿色生态“产业化”、聚力人才培养“多元化”,以“党建+”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努力奋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