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雪怡 黄洋)近年来,县残疾人联合会依托“阳光家园”项目,不断拓展托养服务方式,提升托养服务水平,把阳光洒进每一名残疾人心里。
在江陵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护工正在帮助服务对象做康复训练。除了接受医疗康复、心理疏导外,托养中心还组织书法、瑜伽、棋牌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对于不便到托养中心的残疾人,“阳光家园”项目还提供个性化居家上门服务。
据了解,“阳光家园”项目主要有3种服务方式,分别是寄宿制托养服务、居家上门托养服务、精神类残疾人托养服务,通过创新托养服务模式,提升托养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全县残疾人生活质量,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在托养中心寄宿托养的有73人、居家上门托养的有80人、精神类残疾人托养服务40人,总共服务193人。2023年,项目计划分4批次入住,共计服务280人。
据悉,“阳光家园”项目需本人申请、村(居)委会初审、乡镇(管理区)残联审核、县残联审批等程序后,经服务机构上门对服务对象开展自理能力评估,符合条件对象商定服务内容、签订服务协议,符合寄宿托养条件的将服务对象集中接送至残疾人托养中心进行托养。目前,项目已连续实施6年,今年筹资63万元,按照每人每年2250元标准进行服务,让全县残疾人生活得到科学护理和精心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