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基庙镇: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平安示范乡镇
本报讯(记者张红芳 通讯员曾添)近年来,高基庙镇以创建平安建设示范乡镇为契机,坚持创优治新,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今年9月,该镇被荆州市授予“2021-2022年度平安荆州建设示范乡镇(街道)”称号。
高基庙村五一广场,地处两省三镇五村交汇处,人情社情复杂。该镇以“一张桌子解民忧、一块牌子聚民意、一个探头护民安、一支队伍齐民心”为抓手,破除了湘鄂壁垒。
据悉,今年以来,该镇共解决湘鄂边各类群众诉求26个,其中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起、排查问题隐患12个、解决基本民生困难6件,满意率达100%。
五一广场是高基庙镇平安创建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镇首创“湘鄂边联防联控工作法”,坚持“矛盾纠纷联调、边界居民联谊、平安边界联建”的工作思路,制定湘鄂边联防联控作战图,建立了一套“信息共享、团结奋战、湘鄂共创”的平安创建体系,社会治理呈现出良好的新局面。
高陵镇:
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 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本报讯(通讯员高政)近年来,高陵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五个不发生”底线,通过“1+1”强化源头引导、“1+2”强化事前预防、“1+3”强化事件处置等措施,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目标。今年9月,该镇荣获“2021-2022年度平安荆州建设示范乡镇”称号。
为深入推进平安荆州示范乡镇建设,该镇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坚持周摸排、周研判、周调度,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镇综治中心高效运转,实现集中办公,一体化运行,让群众反映诉求“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精准发力,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坚持弘扬良法、以法化人,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早调处,为辖区群众营造更加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桃花山镇:
建设精品民宿 做活乡村旅游产业
本报讯(记者雷敏通讯员周振中)近年来,桃花山镇紧紧围绕“打造门户、建设示范、抢占先机,建设桃花山乡村公园”的发展思路,带动产业、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其中,民宿产业也成为了桃花山镇乡村发展的新赛道和新热点。
在易龙湾民俗文化村,一座座独特的庭院坐落在竹林间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与山间的竹林交相辉映,民宿室内装修精致,布局合理,配备完善,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美妙的同时又住得舒心。
桃花山镇易龙湾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为易龙湾民俗文化村发展文旅产业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群众主体、政府补助的投入机制,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热情,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自己动手创造幸福生活,让田园变景观,让文明成习惯,让生活成风景,把传统农村打造成集吃游玩住为一体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
据了解,桃花山镇统筹推进“旅游+民宿”融合发展,共带动易龙湾第一批约20户村民,改民居变民宿,发展特色农家乐,预计每年可新增接待游客3万余人,带动群众增收300多万元。
笔架山街道:
无人机助阵秋季秸秆禁烧
本报讯(通讯员向丹刘佩娟)为防止秸秆焚烧引发大气污染,提高监督效率,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笔架山街道办事处在近期开展日常秸秆禁烧宣传、监督、巡查的同时,将用于宣传拍摄的无人机运用到秸秆禁烧巡查中,构建“人防+技防”、“路边+田边”的高效监管体系。
无人机巡查,有力补充传统秸秆禁烧“排班值守”、“坐车观望”等手段的短板,真正做到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的巡查,对秸秆焚烧现象能够做到“定位精准、发现及时、行动便捷”,有效助力秸秆禁烧工作。
“水稻收割时节,我办将进一步加大机防力度,以全覆盖、无死角立体化监管,严控秸秆焚烧,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笔架山街道办事处禁烧办提醒农户不要在田间、交通道路等区域焚烧秸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鼓励广大群众监督禁烧工作,积极向办事处举报焚烧行为,形成“人人都是大气防治工作监督员”的浓厚氛围。
横沟市镇:强化监督检查助力秸秆禁烧
本报讯(通讯员袁鹏钧)当下正值秋收季节,为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落实落细,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横沟市镇纪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联合镇城建办专班,对各村(社区)进行秸秆禁烧专项监督检查。
督查专班采取日常检查、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一是通过现场检查、电话查岗、视频通话、无人机巡查等方式重点检查包保人员在岗、应急值守情况,实时掌握包保人员值班工作动态,督促全员在岗在位、履职尽责;二是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其是否知晓秸秆禁烧工作,查看各村(社区)是否在醒目位置张贴告知书、拉横幅,检查秸秆禁烧宣传工作是否做足做深。镇纪委将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责令立行立改,并适时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
下一步,该镇纪委将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黑斑、火点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
团山寺镇长安村:科学布局谋产业鸭蛙香稻促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李铭 成奉花)近年来,团山寺镇长安村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绿色生态种养,加快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取得较好效果。
长安村按照“水田种植鸭蛙稻、洲滩种植蔬菜”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集体先后成立石首市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长香农机专业合作社、长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引领,按照统一供种、统一育插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六统一”的模式,发展“鸭蛙稻”模式种植再生稻4500余亩。利用太阳能杀虫灯、信息素、黄板鸭、蛙等多元生态防控手段,既保证产量又提高质量。鸭蛙稻种植亩平可增收500元以上,全村在鸭蛙香稻这一产业上就可以让农民多增收225万元以上。
长安村将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和盘活资产资源等措施,围绕产业做文章,采取特色产业的多渠道增收模式,大力发展鸭蛙稻产业,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