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0月19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5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微笑天使的守护者

——记“江豚奶爸”丁泽良

  今年56岁的丁泽良,是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饲养员。

  多年前,丁泽良还是长江边捕鱼为生的普通渔民,见证了长江干线的生态变迁。从2008年第一次救助江豚开始,他从渔民转变为江豚专职饲养员。15年来,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只为留住长江天使的微笑。

  2011年,他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为“优秀工作者”,2018年荣获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奉献奖”。

  许一个承诺 担一份重任

  丁泽良15岁起就跟着父辈在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以捕鱼为生,随着石首国家级白鱀豚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成立了渔场,丁泽良凭着娴熟的专业技术成为了渔民队长,直到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向——

  2008年初,南方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整个保护区江面几乎全部结冰。江豚靠肺呼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水换气,可冰层太厚,它们撞得头破血流也没将冰层撞开。细心的丁泽良发现异常,立即告知保护区负责人,保护区紧急增调破冰船,不分昼夜航行破冰。丁泽良号召本地渔民出动所有船只一同展开破冰行动救援江豚,经过72小时的生死营救,终于救出了长江故道里所有江豚。其中几头江豚因破冰用力过猛,头部受伤特别严重,大家从武汉请来水生动物专家给这几头江豚治病。动物和人一样,受伤了不可能一下子就好,更何况是生活在水里的江豚,刚抹上的外伤药一遇水就是白涂,这给江豚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专家们建议请人专门照顾江豚,大家因缺乏照顾江豚的经验,都不敢站出来。看着可爱又可怜的江豚,“我来!交给我吧!”丁泽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主动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一个新身份 一份坚定的爱

  伤势较重的江豚被放在人工网箱进行救治,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江豚终于康复了。它们被重新放归长江故道,仅留下了一头取名“天天”的雄性江豚饲养,不久又从故道引入一头雌性江豚“鹅鹅”与它做伴。那一年,丁泽良成为它们的专职饲养员。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母亲河的那份炽热的爱。

  为了更好地照顾“天天”和“鹅鹅”,他放弃其他营生,全身心投入到照顾江豚的工作中,从此便在一条100多米长的浮桥上,来来回回走了15年。他经常虚心向专家请教,渐渐地,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长年累月陪伴江豚,丁泽良攒下了厚厚的工作日志,他每天详细记录着故道水温、溶氧率、酸碱度等,以及江豚每餐的喂食时间、喂食量,皮肤是否光泽、粪便是否异常、呼吸是否清脆有力等身体状况,堆积成山的工作日志成了江豚的“健康守护日记”。

  信守诺言 种族延续

  2016年5月,“贝贝”顺利出生。这些年,从哺乳、断奶到摄食、营养补充,“贝贝”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丁泽良都认真观察,记录在案。2020年7月,年满4周岁的“贝贝”,通过野化训练后被放归天鹅洲故道自然水域。看着自己喂养大的“贝贝”消失在水中,丁泽良虽有诸多不舍,但更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意义:豢养的长江江豚终归要回归自然。

  迄今我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功繁殖并存活的长江江豚已有6头,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的人工繁育和保护技术体系,为江豚的迁地保护等野外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保护区网箱豢养江豚和网箱江豚繁育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今年11月初,人们在长江石首段九曲湾水域偶遇成群“微笑天使”,大约二三十头江豚从下游逆流而上,短视频一经发布瞬间收获了十万多点赞,大家奔走相告,“太好了! 太好了! 江豚回家咯! 微笑天使真的回家咯!”

  15年来,丁泽良把最好的年华全部献给江豚保护事业,用无悔的青春换来江豚家族的延续,为石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江豚之乡”不懈奋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