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匡奕君 宗璇 通讯员 张江
这是一个简单至极的标志——白底红十字;这是一句质朴简练的宣言——“人道博爱奉献”。
10月19日上午,荆州市红十字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来自全市各领域的会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商荆州市红十字事业发展大计,为推进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红十字智慧和力量。
5年来,在荆州这片热土上,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中,荆州市红十字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聚力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自身职责、使命,奋力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发展“加速跑”。
探索
弘扬博爱精神 凝聚人道力量
党建赋能 引领发展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党对红十字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落实。
市红十字会把政治学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的根本途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全市红十字系统内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促使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全市红十字系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激荡清风正气、凝聚党心民心,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有力有效 守护“救”在身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中心工作,把党政所急、群众所需、红会所能结合起来,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共接受和分发捐赠资金2.23亿元、价值2.36亿元物资,市红十字会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积极开展全市公共卫生补短板行动。按照市政府安排,组织实施荆州市卫生应急仓储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如期竣工投入使用,成为全省标杆项目。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稳步推进水上安全、心理健康等五类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人道救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争取和发放人道救助资金965万余元,惠及城乡生活困难群众6200余人次;向失智老人发放护理用品1290箱,价值15万余元;实施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15个、红十字服务站项目17个;争取价值90余万元的赈济家庭包等物资,慰问困难及受灾群众;争取资金450万元,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儿童135名;募集资金400万元,累计救助眼病患者5222人次。在“5.8红十字博爱周”“9.9公益日”等时间节点,全市红十字系统累计募集资金450余万元。联合市总工会、荆州广播电视台组织实施“爱心成就梦想·金秋助学”项目,募集资金22万余元,资助困难学生59名。
应急救护培训领域进一步延伸。累计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27万人次,培训师资150余人,红十字救护员2.5万人;在中心城区人流密集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20台。
汇聚暖流 博爱传送万家
汇集每一份爱心、凝聚每一份真情,始终是市红十字会的坚守和职责。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持续开展“爱心相髓”生命教育活动,全市中华骨髓库登记入库志愿者9813人,成功捐献32例。
大力推进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初步形成了有荆州特色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模式,全市登记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18224人,实现器官捐献145例、遗体捐献69例,共捐献器官427个、眼角膜49例,挽救和改善了427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使98名眼疾患者重获光明。2023年全省人体器官(遗体)捐献者纪念缅怀暨宣传普及活动在荆州成功举办。
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全市无偿献血工作有效开展,我市连续14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公信力建设,开展“红十字会透明度指数”评价工作,依法公开捐赠款物接收和使用情况,依法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志愿服务,弘扬奉献。聚焦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红十字志愿服务和青少年工作。全市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93支,注册红十字志愿者5000余人。推进学校红十字工作,建成学校红十字青少年示范基地8个。
改革创新 完善服务体系
推动改革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发展,市红十字会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全市红十字系统改革有力有序、见行见效。
截止目前,市级、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全部理顺,纳入群团机关系列管理,设立党组;信息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红十字会和荆州区、江陵县红十字会依法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建立了新型治理结构。
不断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服务阵地建设。在江陵县、洪湖市开展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试点,探索实施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整县推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加强制度建设,全市红十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望
旗帜指引 共筑未来
在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市红十字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为主题,以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努力开创全市红十字事业新局面。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障。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红十字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履行人道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应急救护培训力度,力争未来5年,全市新增救护师资150人,救护员6万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60万人次,新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9个。组织开展“博爱荆州送温暖”系列活动,不断提高人道救助受益面。大力实施“生命接力”工程,不断提高“三献”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力争未来5年,全市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全面建立“三献”工作志愿服务队伍,全市新增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登记入库3000人份,新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2万人。
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基层组织。各级红十字会要总结推广基层组织建设试点经验,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全覆盖。全市以县(市、区)为单位,乡镇、街道、社区、二级以上医院基层红十字会建会率达到100%,村、中小学校建会率达到50%以上,每个基层红十字会至少组建1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每支志愿服务队至少有1个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红十字会与相关部门、其他群团和社会组织的联动协作机制。重点围绕人道资源动员、社会捐赠管理、信息公开、人道传播等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助力基层治理、应对人口老年化、保障公共安全、参与共同缔造等领域,不断拓展红十字服务内涵,打造红十字服务品牌。
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能力、依法履职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狠抓落实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站稳群众立场,强化服务意识。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