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0月2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5版:石首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石首探索“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

  □ 记者 郭江峰 车荣华 通讯员 刘娟

  养老,一个绕不开的社会话题,关乎人民群众福祉。如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事关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石首市探索县城“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打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升级版、县域医共体的增强版。

  “按下呼叫器,家庭医生马上就到,再也不用跑医院折腾了。”10月12日中午,石首市绣林街道办事处文峰社区居民卢华,帮助83岁的母亲万美珍通过石首市智慧医养信息中心申请了家庭医生上门服务。10分钟后,绣林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就来到居民家门口。

  4月初,绣林街道卫生院组建5支由医生、护士、公卫人员以及社区卫健专干组成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团队,在

  绣林街道文峰、桥南、南岳山、解放路、车落岗等社区试点推行居家养老家庭医生服务。

  和万美珍一样,经过宣传动员、自愿申请、综合评估、建立档案、初筛签约等程序,绣林街道办事处各试点社区已有60岁及以上老人1128人被确定为智慧医养信息中心管理对象。其中,70岁以上老人558人,占比49.5%;失能及半失能老人26人,占比2.3%。

  “多亏了智慧医养信息中心,让子女压力减轻不少!”卢华说,母亲患有糖尿病和轻度老年痴呆,一直由保姆照看,“前不久,我母亲在家中意外摔倒,导致粉碎性骨折,处于半失能状态。除了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还要定期更换导尿管。以往需要家人抬着上担架再送往医院,现在只要按下呼叫器,家庭医生就上门治疗护理,

  方便多了。”

  智慧医养信息中心是近期刚上线的石首市“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数智平台。该平台以“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围绕养老服务场景,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上层有监管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起养老行业全生命周期闭环生态开放平台。

  绣林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公卫科罗礼群介绍,智慧医养信息中心将家庭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护理员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临床护理、居家康复、健康教育、远程问诊、心理干预等“线上+线下”一体化医护服务,重点针对已经评定为长护险的失能老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并根据老人不同的失能和患病情况,按照居家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划分为5个等级,做到关爱援助精准快达。

  依托智慧医养信息中心,居家养老医

  养结合服务团队还能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综合评估、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家庭医生定期巡诊等服务。老年人可通过智能终端提出帮助购买药品、双向转诊等服务需求,并自主选择就诊医院。相关费用按照“公卫费用补助一点、医疗机构减免一点、服务对象出资一点”的办法解决。

  技术人员介绍,通过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服务团队能够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经老年人和家属同意后,安装联网视频通话设备、家庭网关,通过无感式监测,能够定时掌握老年人身体变化和上门服务情况,如遇意外情况,可向信息平台报警,提供紧急援助。

  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新。石首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预计2023年底,纳入石首市智慧医养信息中心管理的服务对象人数将达到2400人以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