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谢蒙
“邓老师,您真是一个好人,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洪湖市螺山镇铁牛学校学生州州的奶奶,紧紧拉着前来家访的老师邓烈菊的手激动地说。
老人家口口声声所说的恩人邓烈菊,也是熟悉她的村民、师生、领导有口皆碑的“好人”“好老师”“好校长”。
五年前,邓烈菊因为机缘巧合,毅然放弃自己创业干了4年正红红火火的汽车销售与维修公司,从武汉江夏考入了洪湖市螺山镇铁牛学校,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五年来,她从一个教育新兵成长为学校的顶梁柱,先后被评为“螺山镇优秀共产党员”“荆州市中学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洪湖市优秀教师”,并当选为洪湖市第九届优秀政协委员。
学生州州患有先天性兔唇,先后经历了6次手术,智力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嘴角时常流口水,州州总会不断地用纸巾擦拭。以前的老师为了方便他扔纸巾,安排他坐在教室最后面靠近垃圾桶,州州也渐渐成了同学们口中的“垃圾伢”。邓烈菊接手这个班级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她将州州的座位调到了教室第一排靠窗户的位置,并发放了垃圾袋用于收集纸巾,定期对州州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消除了他内心的隔阂。为了让州州融合到班集体中来,邓烈菊有意安排州州担任一些班级活动的小组长,在增强其班级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让同学们逐渐接纳了州州。不到半个学期,州州便与同学们成了好伙伴,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再也没有同学叫他“垃圾伢”了。
州州的蜕变,给了邓烈菊极大的信心,也仿佛找到了教书育人的法门——真爱就是打开“顾客”心灵枷锁的钥匙。
把知识当“产品”
教育不仅是一场需要用爱心链接的双向奔赴,更需要用技巧把书本知识成功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走上讲台开始,邓烈菊就把知识当“产品”研发,不断学习更新,提高知识储备和教育艺术。
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师资短缺和学科结构矛盾的问题较为严重。在这里,青年教师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热爱学习的邓烈菊从小学“搬”到初中,从数学“搬”到道德与法治,从教学人员“搬”到管理人员,常常是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为了胜任每一个新的岗位,邓烈菊成了学校的“考证狂人”。换一个学段学科,她就考一个对应的教师资格证。用她自己的话讲,“考证就是督促自己学习,以免误人子弟!”
压力就是动力。一次“学生楼顶”危机,让她意识到学习心理知识的紧迫性。九年级学生小洪中考备考期间心态不佳,因老师收了他的手机,他激动地爬到教学楼顶想往下跳,吓得老师和同学们团团转。邓烈菊跟政教主任不顾一切第一时间爬到楼顶,与小洪开始了一场“心理战”,因为邓烈菊是小洪喜欢的“政治老师”,她的话小洪相信,才侥幸成功化解了危机……事后,邓烈菊自学了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并顺利取得了省人社厅颁发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执业证,成为学校唯一“持证上岗”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
把教学当“售后”
邓烈菊始终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好种子,只要有阳光雨露,会精耕细作,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学生彭彭性格活泼,在班级里也经常调皮捣蛋,同学们送其外号“捣蛋鬼”。邓烈菊注意到彭彭有极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较高的舞蹈天赋后,鼓励他登台表演,从此“一战成名”,实现了从“捣蛋鬼”到“舞蹈小王子”的华丽转身。七年级随班就读的智力残疾学生小莉,一度不肯上学。邓烈菊在多次家访中发现,小莉正义感很强,见不惯同学的一些不文明行为。邓烈菊便提出让她当班级纪律监督员,小莉欣然同意,再也没有逃过课。
有人问邓烈菊怎么学的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却能把书教得这么好? 她笑着说:“我干汽车营销的诀窍,就是想方设法向顾客推销汽车的优点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现在我发现,教书其实也是一场营销,只不过产品变成了知识,我的顾客就是学生,教学是我的营销策略!”
邓烈菊巧妙地将营销的理念运用到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她始终把学生当“顾客”。在营销的词典里,顾客不分优劣都是“上帝”,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让“顾客”信任你、喜欢你,你的“产品”才能推销出去,实现“产品”与“顾客”的完美结合。
她就是这样把教学当作“售后”,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服务质量。每天早上6点到校,晚上10点以后才离开,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身心健康,还时刻关注学生的饮食起居。任教六、七年级数学兼班主任的两年里,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任教九年级政治及任职副校长的三年里,不仅高效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行政工作,还成为了洪湖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在她的助力下,学校交出了重点中学升学率达23%、高中升学率超75%,所带学科优生率达到50%的优秀成绩单。
这就是邓烈菊的“教育营销”实践,一段渡人渡己的旅程。她在教育营销中没有任何私利,但收获的是学生的好成绩、学校的好质量、群众的好口碑。教案的编写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她都认真参与,她还安排老教师每周给青年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每周听青年教师一节课。在她的帮助下,青年教师都快速成长,新招录老师李芳、张川新在市青年教师课堂比武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改变了学校由于整体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而出现的人力断层的局面。
她还组织老师们共读一本书,集体交流读书心得,开拓大家的视野和思维;组织省书法协会会员、资深教师杨国华为全校老师上书法课,让大家空闲之余都能露两手;协同信息技术老师一起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希沃白板的功能,让大家享受科技福利;每年三八妇女节都组织女老师们一起踏青,调节大家的身心。
岁月更迭、韶华易逝。她扎根在乡村的校园,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用爱去浇灌,期待满园芬芳。
把学生当“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