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1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公安县收回61个省级保护湖泊经营权,把不堪重负的湖泊解放出来,休养生息,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渔民生计——

百湖之县再造新型“人湖关系”

    今年2月,生态环境优美的公安县崇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汉昌 刘长松 王丙全 通讯员 夏峻 王文初

  公安县河湖密布。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荆南四河,三条流经公安;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占了近半县域面积;境内湖泊曾多达229个,面积超260平方公里,是有名的百湖之县。

  与水相伴,以湖为邻。湖泊是公安县百姓生产、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洪水肆虐,湖泊是调蓄池;江河安澜,湖泊是金窝子。2022年全县水产品总量15万吨,产值40亿元。

  星罗棋布的湖泊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公安县大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缺衣少吃,向湖区要粮,“挖到湖底、种到湖心”,一片片湖泊改成了粮田。随后,向湖区要钱,大搞水产养殖,一片片湖泊又被分割为一口口鱼塘,养鱼蟹、养珍珠。2012年,全省开展“一湖一勘”,公安县真正意义上的湖泊仅剩102个,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且水质严重不达标。

  百湖之县,明珠蒙尘,“人湖关系”高度紧张。

  痛定思痛! 公安县打破常规,成立全资国企荆州百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耗巨资收回全县61个省级保护湖泊的经营权,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渔民生计。不堪重负的湖泊终于可以休养生息,“人湖关系”得以重建。

  “放”与“收”的抉择

  秋日清晨,公安县黄山头镇黄天湖烟波浩渺,绿意仍浓的湖心岛上百鸟和鸣。

  54岁的湖管员罗才霞结束夜巡,驾着船缓缓靠了岸。望着近2000亩的湖面,他有些恍惚:“大湖真的回来了?”

  “几年前这里还是成片的鱼塘。”罗才霞从小在湖边长大,记忆中的湖面大得像海,湖水捧起来能喝。经历围湖造田后,黄天湖水面缩减过半。2000年前后,黄天湖又被承包给渔民搞养殖,周边农户一哄而上也加入养殖大军。很快,黄天湖只见鱼塘不见湖。

  2012年,黄天湖被纳入省级保护名录,退塘还湖势在必行。

  因为涉及到太多利益,这块“硬骨头”相当难啃。退塘进展缓慢,黄天湖被中央、省环保督察组通报。

  2017年,黄山头镇冲破重重阻力,陆续收回黄天湖经营权。再经过一年多拆垸破圩,湖面终于恢复,黄天湖重见天日。

  黄天湖的遭遇并非个例。前些年,公安县最大的湖泊淤泥湖被承包给一家公司搞文旅开发,结果该公司资金链断裂,暗地里把养鱼当成了主业。由于大量投肥投饵投药,短短3年时间,养殖区湖水就变成酱油色。

  公安县湖泊保护中心主任邓永明说,以前大大小小的湖泊都被企业、个人承包,水面支离破碎,生态系统和水利设施破坏严重,许多湖泊丧失基本功能,只能种植莲藕和稻谷。

  “湖泊管理处处受限,关键在于体制不顺。”邓永明说,这些湖泊权属分散在县、乡、村,县级层面又分散在水产、水利、资规等部门。

  不改革,湖泊只有死路一条。2020年5月,百湖生态渔业公司成立,县委县政府赋予公司湖泊管理职责,首责是湖泊生态修复。经过一年多艰苦努力,跑断腿,磨破嘴,情理法兼施,依法依规收回61个省级保护湖泊经营权。

  收回的是一个个矛盾重重的烂摊子:湖泊满目疮痍,基础设施破败,原承包户上访不断……

  既要保护湖泊,又要发展产业,渔民还得有可持续的生计,未来的路怎么走?

  “养”与“捕”的平衡

  每年11月,玉湖都会进行为期10天的冬捕,并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增殖放流。

  玉湖是公安县四大淡水湖之一,水面约1.5万亩。经营权收回后,百湖公司种下大量水草,坚持人放天养,以渔净水、以渔抑藻,修复水体生态。

  玉湖是生产性湖泊,但是养什么、养多少,专家说了算。

  这几年,依据相关评估,百湖公司每年向玉湖投放20万公斤花白鲢鱼苗。

  “花白鲢属于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能有效抑制蓝藻、净化水质。”百湖公司总经理陈勇说,花白鲢的投放量,取决于湖里的浮游生物量。投多了,鱼吃不饱,影响生长;投少了,达不到净水效果。

  捕什么、捕多少,同样得听专家的。往年,玉湖冬捕鱼种仅限于花白鲢,数量控制在50万公斤左右,每条不低于2公斤,网眼尺寸不低于8厘米。

  去年,由于野生杂鱼泛滥,为了调控种群,玉湖还捕捞了20万公斤野生鲫鱼和鲤鱼。

  “养”和“捕”之间,藏着大学问。

  去年夏天的一个午后,淤泥湖渔场场长袁龙虎照常巡湖,猛然发现湖面上漂着大量死鱼。一连几天,同样的情形还出现在崇湖、牛浪湖等湖泊。

  百湖公司请来专家会诊,得出的判断却是:鱼类个体大,种群密度大,加上极端高温、特旱天气影响,造成缺氧性死亡。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家寿说,在静水湖泊中,花白鲢不能自繁自育,需要通过增殖放流补充鱼苗。但是湖泊承载量有限,大鱼如果不及时捕捞,不仅会挤压其他鱼类生长空间,自身安全也会受到影响。一旦发生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死亡。

  近年来,通过种植水草、调控渔业结构来修复湖泊生态,已在湖北梁子湖、湖南大通湖、安徽安庆湖、浙江千岛湖等湖库广泛运用,取得良好效果。

  “种植水草、增殖放流、科学回捕都是湖泊治理的重要手段,实事求是、统筹兼顾、一湖一策,才是科学方法。”陈勇介绍,目前61个湖泊中,Ⅳ类水质从个位数增长到42个,Ⅲ类水质破零并达到12个,种草、放流和捕捞都功不可没。

  “亏”与“赚”的考量

  10月18日,公安县陆逊湖大闸蟹开捕,重达8.8两、7.2两的“蟹王”“蟹后”,现场卖出了8888元的高价。

  陆逊湖水面近万亩,平均水深1.4米,属于浅滩型湖泊,近几年治理后水草丰茂、螺蛳繁多,成为放养螃蟹的理想水域。

  去年,百湖公司首次在陆逊湖试养大闸蟹,便拿下“中华好蟹”金字招牌。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商贸分会荣誉会长杨维龙说:“陆逊湖大闸蟹个大、黄满、膏甜,102项理化指标显著优于池塘精养蟹,与其良好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

  百湖公司成立时,曾面临诸多质疑:湖泊治理投入巨大,钱从哪里来?养鱼不投饵、不投肥,产量从哪里来?生态渔业,会不会就是个幌子?

  “以前个人承包时,一亩塘能产500公斤鱼,现在人放天养,只有100多公斤。前几年,公司水产品年产量500万公斤,年产值5000多万元,仅能维持运营。”陈勇算了一笔账,“从收回经营权到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多方筹资,已投入2亿多元。要想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展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公安县委书记严广超说,县委县政府暂不考核百湖公司经济效益,但是把湖泊生态修复列为考核硬指标。践行“两山”理念,建立新型和谐“人湖关系”,生态好了,效益自然好。

  产量受限,只能向品种、品牌要增量,公安县目前已拥有大闸蟹、甲鱼、小龙虾等7个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陆逊湖大闸蟹获得出口许可,淤泥湖团头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专家指导下,百湖公司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今年产值有望突破8000万元,同比增长2000多万元。仅陆逊湖大闸蟹一项,可增收近千万元。

  眼下,公安县新一轮湖泊水环境治理已经启动,总投资超2亿元。崇湖获评国际重要湿地后,正加速建设3A级景区。玉湖、雷家湖等湖泊,已融入美丽乡村一体化建设。

  在百湖公司带动下,一批生态养殖示范项目落地投产。2022年,公安县新建1.2万亩生态鳜鱼养殖区、10万亩虾稻共作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几年来,上岸的渔民,一部分拿到补偿款后转行,一部分加入百湖公司指导成立的7个劳务合作社,开展巡湖、捕捞、修缮等工作,仅湖管员每年的薪酬总额就在500万元以上。

  (原载11月5日《湖北日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