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终明一代,有“一帝一相”之说,即太祖朱元璋,和万历朝的首辅张居正。中国历史上堪称改革家的人不多,而在生前得以成功推行改革的自商鞅之后更是凤毛麟角,张居正无疑属于其中之一。但数个世纪以来,对于张居正的评价,要么聚焦在他晋级之路的权力斗争上,要么哀叹他最后悲剧性结局,张居正真正的历史贡献往往淹没无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林乾,在其新书《柄国宰相张居正:权力之变与改革人生》中为我们深度剖析了这段历史。
作者简介
林乾,1959年生,先后在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曾国藩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华师范大学档案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等。曾于2017年任华为公司顾问。在百家讲坛主讲《雍正十三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北京市规划重点项目等多项。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的权力与法律》《传统中国的权与法》《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嘉靖皇帝大传》《曾国藩大传》(合著)等。
“明朝只有一臣”,他就是张居正
——《柄国宰相张居正——权力之变与改革人生》后记
□ 林乾
历时四年之久,《柄国宰相张居正》一书就要与读者见面了。原想写长一点的前言,把我的研究、思考写出来,但稿子六经修改,心血多耗,现在反倒力不从心了,只能长话短说,以后记形式呈现。
我对明史的涉猎,缘起于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李洵、薛虹、王松龄三位老师,彼时的学位论文是《明清督抚制度研究》,阅读较多的是政书、官书。写作《嘉靖帝传》(《嘉靖帝·隆庆帝》在1996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嘉靖皇帝大传》在2008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时得以系统阅读《明实录》等文献。其后,应姜守鹏先生提邀,合作完成了《明永宣盛世》一书(1998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由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以上算是我对明朝历史的一些探讨。
接触张居正,既是我对明朝历史探讨学习的延续,也是我研究“清承明制”,转向清代人物研究的一种“前溯”。最初并未打算写这么大的篇幅,而是在如何写一部不同的“传记”上煞费苦心,念兹在兹。伴随对张居正个人文集几乎逐字逐句的反复阅读,我为张居正那种“以其身为蓐荐”的精神而感动,更为他那种不惜破家沉族也要把改革进行下去的勇气担当所折服。这不正是中国士人所需要的可贵品格吗?! 于是我开始广泛阅读与张居正关系密切的人物材料,包括他的几位声名显赫的同年,提携他进入内阁的恩师徐阶,他的生死盟友高拱,以及在他身后与之划清界限、致使其罪状章满公车的张四维等人的相关史料。在大量阅读几十种文集之后,张居正的形象逐渐清晰,而且我也从思考路径上找到了自认为的一个“新突破”,即以人物关系为主线,来突出人物命运这类传记的“新写法”。在此特别感谢华夏视听集团董事长蒲树林先生,在视听集团忝为顾问的近两年时间里,让我对人物关系及其“命运”有了不同于以往研究历史的定式化理解。感谢王强先生的最初“追问”,让我写作的主旨必须“独出心裁”,更加明晰。
在明朝的帝制政治中,本书重点写作的每一个人物,往往都以制度的维护者自居,而结果几乎都扮演了制度破坏者的角色。这种看上去对立而不可调和的矛盾,恰恰是帝制时代“人治”的一般表象,只是明朝把它凸显出来了而已。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所处的近一个世纪,是世界史的第一次“大分野”,以往研究者把它作为中国从先进到落后的一百年。就三帝而言,都与他们担当的“君职”相去甚远,嘉靖帝竟以身驾龙袍上殿气喘为由,多少年不见臣僚;隆庆帝在他执政的五年多时间里,仅有的为数甚少的几次“廷议”,也是渊默不发一言;万历帝在张居正柄国的十年间,虽然“见习”决策,但主要精力是学习“为君之道”。就此而论,三帝都没有正常履行皇帝职责。而只有在皇权处于半“悬空”的状态下,内阁臣僚以及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太监才有表现的机会。换言之,明朝自嘉靖以来的内阁争斗,以及与宦官的或抗争或联手,都是在皇权半缺失的前提下,才会出现的特有现象。
皇权的缺失、半缺失或者滥用,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帝国的摇摇欲坠,从而进入“周期性衰亡”。张居正自嘉靖时期的《论时政疏》,隆庆二年进入内阁所上的《陈六事疏》,这两份作为他柄国十年的改革性纲领文献,所着意的要旨都在于此。而在丞相制废除的情境下,内阁乃至其首辅的权力尽管在制度的演进中有扩大的趋向,但这些并非来自法律,更与“祖制”相悖。张居正在万历前十年所行使的,显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内阁首辅的权力,他自己称是“摄”,而不是“相”。当刘台参劾他种种“专擅”,违背“祖制”时,张居正在上疏中辩称:“臣之所处者,危地也;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明确他“代王行政”。这是他“身后罪状,章满公车”的主要制度性原因,张四维仅仅扮演了引线的作用。
张居正12岁取中生员,16岁中举,23岁考中进士。这位“时时称老易”的荆州人绝顶聪明,在时局昏乱的至暗时刻,他在家乡蛰伏6年之久,重新出山后极力维护他与严嵩、徐阶之间的平衡。当恩师徐阶与挚友高拱争斗最激烈之时,他仍然沿用这种平衡,并向恩师检讨这是“三大罪”之一。
与在重臣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不同,他极力维护与冯保的关系,对万历帝、李太后极尽忠诚。恭请李太后与万历帝“对榻而卧”,表面是照顾后者的“起居”,实则请李太后充当帝国决策的最后裁决者身份,这也是对他“代王行政”压力所设定的减缓阀,故此赢得李太后命其“辅佐皇上到三十岁”的懿旨。正是这道懿旨,在“小世宗”已经成年的情况下,为万历帝埋下了对师傅的怨恨。历史无法假设,如果张居正不是病逝于万历十年,而是十五年、二十年,不知二人的君臣关系,又当如何。
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又是有是非的。张居正说,每当历史的关头,都是湖广人挺身而出。尽管张居正在改革方面不无矫枉过正之嫌,但他几乎以一身肩负沉疴已重的大明帝国,勠力前行。他遏制了明朝急剧下坠的势头,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明朝只有一臣”,他就是张居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师友多方指正、帮助;授业恩师郭成康先生,详细指点迷津。成崇德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创作。我对明朝制度诸多不解之处,赵轶峰先生、赵中男先生曾多次详尽开示。特别是陈时龙先生,不但将其大作以便于抄写的形式惠赐,还将其点校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清钞本《望京楼遗稿》惠赐,这使我在写最后一章的查抄张居正府邸执行人丘橓时着墨颇多。陈支平先生,也惠赐了书籍。大学时代的挚友张占斌先生,特别鼓励我把张居正写好,他还建议把“一条鞭法”写得更详尽。此外,我的学生陈丽、王文箫等代为查阅了一些资料。
本书在提交初稿、二稿、三稿等过程中,崔正山先生、华豹先生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修改建议,对于让本书更接近读者,功劳尤多。编辑华迅女士对书稿反复推敲,一丝不苟,对于减少差误,提高质量,出力尤多。
在此,谨对以上师友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柄国宰相张居正——权力之变与改革人生》
作者:林乾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清史专家林乾老师继《雍正十三年》之后,围绕“张居正改革”这一影响明代中后期国祚与命脉的重要事件讲述的一部通俗历史叙事作品。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勇于担当的改革家,是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万历新政”的政治家,更是彪炳史册、名传千古的传奇历史人物。作者以“权力之变”“改革人生”“破家沉族”三大篇章架构起张居正波澜壮阔又慷慨悲壮的一生。他怀抱济世救民之志一步步登上首辅高位,而后秉持“以身为蓐荐”的改革宏愿力排众议,摒除万难,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间,他整顿吏治,刷新颓风;整治教育,延揽经邦济世之才;心系边防军事,以身许国,力促与俺答修好,促成了明代边关的长治安宁;革新税赋,梳理财政,开创了泽被后世的“一条鞭法”……这一系列改革方略拯救朱明王朝于将倾之际,不仅延续了明代国祚,更使得万历时期成为大明历史上最为富庶的时代。
张居正思想深邃,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在风云际会的明代官场中辗转腾挪,终得位极人臣。他在首辅之位理政长达10年之久,以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治家、律己、教子。然而,一朝大权在握,他也开始独断专行,偏信阿谀奉承之徒,引得攀附权势者趋之若鹜。家国天下的志向与对权势的渴望促使其迈向了人生巅峰,但也为其身死、家破、族沉的悲凉晚景埋下了重重一笔。
透过张居正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不仅看到个体命运悲剧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个人在极度膨胀的权势欲面前的致命弱点,同时也看到了个人局限与历史局限双重作用下的种种可能与万般无奈,为今天的读者思考历史、反观自我提供了生动且真实的参照样本。
编辑推荐
1.以关键人物看懂时代面貌——由点及线带面的叙事思路
作者从明代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张居正入手,由这一主角延伸到其周遭如嘉靖帝、万历帝、严嵩、徐阶、高拱、王世贞、戚继光等重要人物,同时迁延至影响明代中后期历史发展的如“一条鞭法”、强军部署等主要事件,并辐射讲述了他所处时代的官僚制度、官场生态、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构成了一幅从关键人物铺陈,看清关键人物的人生轨迹,同时看懂其所处时代面貌的叙事长卷。
2.聚焦“张居正改革”——围绕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展开叙述
在张居正担任内阁宰相、辅佐年幼万历帝的十年间,通过全国清丈和一条鞭法,严格实行考成法,推进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一系列改革,重点展现张居正不畏流俗与舆论,舍小家、为大家,以宁肯破家沉族也要推进改革的精神,使得明朝走出重重危机,出现家给人足、国家安宁的“小康”局面的历程。
3.侧重对主角与周围人物、环境关系的描写——撇开时间线,从关键人物与重要事件拎起一个历史时段
本书侧重以人物关系透视改革成就。通过讲述张居正与徐阶、高拱、万历帝、冯保、潘季驯、汪道昆、耿定向、王世贞、戚继光、王崇古、张四维、谭纶等一众核心人物的关系,立体且有血有肉地再现了一群不甘沉沦的中国人努力前行的足迹。同时经由张居正对这些关系的处理方式和思路,侧面剖析了张居正的思想局限、性格缺欠及身后家破族沉的悲剧命运。
专家推荐
林乾教授勤奋治学,通过梳理上百种珍稀史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面。经由对历史细节的描画和突出人物关系主线的写法,让我们看到张居正是如何从一个王府侍卫的后代一步步接近最高权力,进而以破家沉族的勇气全力推进改革。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成崇德
嘉隆万之际,内忧外患,国步维艰。赖张居正推行新法,庶几中兴。然而其身既殒,不旋踵而家破名诬,训致数百年于兹,褒贬纷纭。林乾教授积累年之功,提纲领、察隐幽,一代风云、百态人生,尽呈笔端。吾人欲知古今、明荣辱、通经权,是书不可不读。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赵轶峰
良臣、权臣,力挽狂澜哀颓世;史笔、妙笔,慎思熟虑著华章。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陈支平
张居正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敢于以铁腕手段推动改革大业而置身后荣辱于不顾的政治家。“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是后人对其公允而同情的评价。林乾教授以史家之笔娓娓叙来,写出了嘉隆万时代波谲云诡的政局和张居正“以身为蓐荐”的改革担当,以及其身后破家毁族的悲情人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陈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