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培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一贯要求。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学习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运用这个传家宝,对于我们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主题教育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成立后,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是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经典论著。他于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调查研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要求从客观存在的事务出发、从实际出发,而非从本本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下来,并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执行。1947年3月,国民党军进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纵队800多人,离开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陕北转战,酷似长征。党中央辗转行军,大迂回运动,在强大敌人紧逼追击下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在千山万壑中领着敌军从一个沟壑转移到另一个沟壑。有时,两军相距仅四五里路,有时仅隔一个山头。即使在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危急时刻,党中央也随时随地注重运用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回顾这段历程中关于调查研究的几个故事,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传统,更好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毛主席站在板凳上看戏
从1947年3月18日中央前委机关撤离延安,至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党中央转战陕北历时超过1年。这一年中,在王家湾住58天、小河镇住46天、朱官寨住29天、神泉堡住52天、杨家沟住64天,还有住一两天的地方,总共在40多个村庄住过。即使处于这样极其危险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也想方设法到地方和基层部队开展调查研究。
佳县,是《东方红》的故乡,也是毛泽东率党中央转战陕北时生活、战斗过100天的地方。他们先后在曹家庄、梁家岔、朱官寨、神泉堡等14个地方居住过。这整整100天,是扭转中国乾坤、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100天。毛泽东在梁家岔村的窑洞里,亲自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使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正如周恩来说的那样:“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佳县期间,毛泽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重新修订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起草并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重要文献,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就是在这样与敌周旋、居无定所、公务繁重的情况下,他还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到基层调查研究。
1947年10月,毛泽东住在神泉堡期间,用半个月时间到佳县调研。他先后与县领导干部谈话,了解土改情况,参观峪口纸厂,了解生产情况。他还到白云山参观寺庙、看庙会。每天,他通过骑兵送来的文件了解国内外大事,起草给前线指挥员的电文,指挥全国的战场。
即使处于战争期间,毛泽东到佳县调研时,也要求随行人员不能太多,仅带上警卫班和必要的工作人员。在这次调查研究中,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佳县县城,毛泽东一边向县委书记张俊贤了解胡宗南部队占领佳县后的损失情况,一边兴致勃勃地参观市场,查看战后县城各项工作的恢复情况。当看到街边到处摆着卖煮羊肉、羊杂碎的摊子时,他悄悄对随行的汪东兴说:“咱们也吃些?”县委书记听说了后连忙阻止,说:“这里的羊杂碎吃不得,你们仔细看看,这锅里还漂着羊粪呢!”
毛泽东一听这话笑了,说:“羊吃草长大,羊粪不过是羊消化过的草,煮熟了吃点没有关系。”说罢,笑着离开羊肉摊子,向前走去。
峪口纸厂生产马兰纸,这种纸以边区随处可见的马兰草为原料生产。尽管这种纸印刷适应性差,纸张不仅厚薄不匀还有残洞,由它印刷装订的书籍也很粗陋,但马兰纸有效解决了陕甘宁边区纸张短缺的问题。毛泽东详细询问马兰纸的原料供应、生产量和价格,工人半工半农的生产方式也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
最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在庙会上。毛泽东和随行人员逛庙会时,正赶上佳县群众剧团演出山西梆子《三关排宴》。这出取材于宋朝杨家将的戏引起了他的兴趣。随行人员让他到前排看,他不肯,说他个子高,把前面的老乡挡住看不好,就一直坐在后排。可戏台下人山人海,他坐在后排根本看不见,于是他干脆站在板凳上看完了整出戏。看完后他还高兴地给剧团题词“与时并进”。
县委书记张俊贤想请毛泽东给县委题词,可当时县委物资极度缺乏,竟然找不出像样的纸张。无奈之下,张俊贤只好请人到商店买来一块漂白布,请毛泽东题词。毛泽东欣然写下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给一个县委题词。
周副主席指导节约粮食
在转战陕北期间,各部队的粮食供给十分困难,连党中央直属支队也是这样。住在朱官寨时,毛泽东、周恩来和大家一起,每天只能吃两顿黑豆子饭,吃的菜就是在荒山坡里挖来的野菜。
为了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周恩来副主席专程到基层调研。他一方面指示部队和边区政府共同抽调骡马、毛驴到更远的地方筹粮,一方面也和同志们一起想办法节约主食。
周恩来对支队领导说:“粮食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是吃饭问题,还有一个营养问题。吃不饱、营养不足,是要影响战斗力的。你们考虑一下是否花点钱买些羊肉或活羊改善一下生活。”他专门给大家仔细分析:“因为缺少油水,粮食就吃得很多。现在是整个黑豆子煮着吃,嚼不动,不好消化,营养也太单调。你们看是不是搞些羊肉与黑豆一起煮,这样饭菜都有了,营养好一点,还可能把粮食节省一点。”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第二天,黑豆煮羊肉飘着肉香,让好久不见肉腥的官兵食欲大增,大家吃得分外香甜。饭吃完一算账,平日每顿吃的黑豆的份量再加一只20多斤重的肥羊一起煮出来的饭给吃得精光,不但没有省下粮食,还赔了一只羊。司务长的眼睛都瞪大了。
好在羊还有,第二天再试一试。上午一顿黑豆量还保持不变,再加一只羊一起煮来吃,结果吃得香喷喷的又是精光。
晚上一顿照旧,这下吃不动了,剩下三分之一。吃肉能够省粮,周副主席的建议确实有效。支队领导和行政处的同志们商量,在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可根据支队财力适当增加肉食,一来节约粮食,二来增加营养。
第三天,周恩来专程来支队给全体人员讲战争形势。讲话前,他特意问大家:“这两天伙食改善了一下,我听说你们都吃饱吃少了?”
在场的官兵哈哈大笑,热烈鼓掌。
牲口的粪便也不是小事
在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直属支队每到一地,必定帮群众做好事,与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
在朱官寨住的29天内,官兵们帮助老乡干活,打扫村内外卫生,平整道路,把少先队员组织起来识字唱歌;部队医生主动给老乡们看病……老乡们都说,要不是打仗,难得有机会住这么多解放军,真希望大家在朱官寨多住一些日子。官兵们则说,占住了老乡这么多孔窑洞,给老乡们带来许多麻烦,我们要多给老乡做好事!
离开朱官寨前,支队召开政治工作会,专门布置大家要进行群众工作的调查并挨家挨户征求群众意见,并将意见收集后逐级上报。大家到百姓家中收集到的意见,都是对解放军的赞誉,但也有人提到,有几户人家提了这样一件事:解放军把牲口集中在几家喂养,这好像有点……
支队直属大队总支委员会对此十分重视,详细分析老百姓的想法。大家分析来分析去,从老乡们说这话的口气判断,估计是他们认为,牲口在这几家喂养,等解放军走了后,牲口留下的粪便就归这几家作了肥料。总支委员会认为,这件事一定要妥善处理,并将群众工作检查结果向支队政治部作了汇报,政治部认为总支的工作做得不错,并要求其他大队参照直属大队的办法进行群众工作检查。
直属大队专门为牲口粪便的处理问题与村长商量。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将牲口粪肥集中后由村长统一分配给各户老乡,是一个符合老乡愿望的办法。第二天,直属大队将现有的粪肥组织人力集中到村长指定地点,老乡们高兴地领到了自家那份粪肥,对直属大队的这个办法纷纷叫好。
汪东兴在当天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这件分粪肥的事情,并特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件小事,却是一次军民关系、群众观点的体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句沉甸甸的话,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千百万为民服务的小事、实事构筑而成的信仰。回味党中央转战陕北中这几件调查研究的故事,我们深深感受到其中的为民情怀和扎根群众和基层的工作作风,这也生动说明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这几个故事也说明,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做好调查研究,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厚植为民情怀,必须把人民装在心中,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自觉抓住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确保调研的过程成为把人民立场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的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不断造福人民、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