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1月1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虞氏古渡

  □ 陈登宜

  松滋纸厂河镇泥水故道南岸,有一块石碑,上书“虞氏古迹”四个字,纪念公元前2200多年时,舜帝(亦称虞帝)南巡治水,在此疏水道、建码头、设义渡的业绩,该碑由纸厂河镇人民政府和松滋市博物馆联合树立。

  那年夏秋之交,晚年舜帝又一次治水南巡。一千人马,轻车简从,出京都直抵江南。刚刚经历了一场水灾的江南,虽然百废待兴,但也显现出新的生机。一路上舜帝穿山林曲径变坦途,猛兽隐其形;过峡谷山花斗其艳,百鸟齐争鸣;渡长江,波澜亦不惊,清澈见倒影。艳阳高照,轻风拂动美髯,心情也舒坦多了。舜帝出皇城近两个月,治水疏浚,为民解困,与民同乐,民众无不拥戴,山呼万岁。

  当舜帝一行来到松滋纸厂河时,已是仲秋,多日阴雨,天空突然放晴。一轮红日挂在泥水河上,百里水波霞光万道。虽是百花凋谢时,但见遍山花映日。猛兽傍地走,百鸟凌空唱,水流变缓和,行人驻足瞻。舜帝见此地炊烟袅袅,人口密集,便离筏登岸。他小住几日,访民情,组织疏浚水道,教乡民采集种子,种植农作物。他发现南北两岸近在咫尺,但是仿佛天涯海角,无法交流,生产生活差距很大,习俗也大有不同。他安排两名船工在沧河上用自己乘坐的木筏摆渡十日,分文不取,又把两岸农户集中起来为其分发粟谷良种,作耕种示范。舜帝临行前差人将自己乘坐的一只木筏收拾停当,交给了当地首领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工具。从此,沧河两岸民众交往密切,生产互促共进、生活相携提高。为了纪念舜帝,人们以他的姓氏给渡口冠名,表示乡民对舜帝深深的怀念。南宋时期,南岸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虞渡寺”,明代中期古迹旁立有一块巨大的红石碑,上书“虞氏古渡”。乾隆年间(1736-1795年)改为关羽缪公祠,后毁于大水。

  1987年,纸厂河大桥建成通车,渡口不复存在。2014年,古渡边建起了小区和广场,虞氏古渡遗址依然热闹非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