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1月2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关注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太和气体(荆州)有限公司:

念好“特”字经 解决“卡脖子”问题

  □ 记者 王大玲

  新厂区内,办公楼、厂房、仓库已经建成,正在验收生产装置;年产430吨半导体特种气体项目,正在进行试生产前的准备……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走进太和气体(荆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和气体”),浓郁的发展气息扑面而来。这家专门从事电子特气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建新厂房、上新项目,用新技术释放新产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助力荆州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半导体行业生产过程中,从芯片制造到最后器件封装,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子特气,业内将电子特气称为半导体制程的“血液”。过去,电子特气一直被国外垄断,国产化率极低。近年来,随着国内半导体、面板、光伏等投资和国产化加速,市场对电子特气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何破局,生产出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 自2010年成立以来,太和气体坚持围绕“特”字做文章,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生产高纯氯、氯化氢、乙硼烷等半导体特气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和品质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多种电子特气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

  用实力创新,用产品说话。目前,公司拥有25项电子特气核心技术专利,已成为电子特气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半导体电子特种气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随着一个个单品的次第突破,公司经营呈现“加速跑”态势——2018年实现销售额1600万元,2019年实现2700万元,2020年实现4300万元,2021年实现8500万元,2022年实现1.5亿元。今年,受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需求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电子特气市场需求下降约20%,太和气体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公司总经理汪正宏介绍:“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超过1.9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出口创汇约1600万美元,同比增长8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