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齐倩琼 通讯员 郭德焐 周格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荆州市分行以走在前、作表率的责任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推进荆州“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430亿元,同比增长44.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达13.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118亿元,同比多增32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5.7%,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调研破难,畅通绿色发展之路
为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绿色领域配置,该行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多次走访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绿色企业,把发展绿色金融的现实困难作为工作谋划的逻辑起点,深入思考研判、及时扫除障碍。一是找准发力点。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制定《荆州市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荆州市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方案》,汇编《荆州市绿色项目清单》,支持金融机构精准对接,着力解决好“不会贷”的问题。二是破解症结点。针对受制于辖内第三方评估机构数量少、专业性差,流程耗时长、评估费用高等导致绿色产业认定难等问题,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等部门创新推出“环评报告、项目认证、合同明确、实地了解、上下沟通”五位一体认证方法,帮助金融机构破除制度局限。三是用好指挥棒。创新构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实绩评价指标体系,压实“月比季评年考”,引导金融机构转观念、转作风、提能力。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其申报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两项政策工具,通过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倒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机制,调整信贷投放结构,着力解决好“不愿贷”难题。
问题导向,夯实绿色发展之基
绿色金融统计是有效监测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效率的关键信息基础,更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领绿色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为提升绿色数据准确性,该行抓总盯小,努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一是现场评估全覆盖。对辖内27家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专项统计进行全面评估,厘清差错症结。二是专题培训定期举行。组织金融机构集中对绿色贷款统计差错类型进行归纳分析和案例讲解,避免类似问题重复犯、交叉犯。三是法人机构重点督。针对法人机构特别是农商银行,普遍存在贷款总量大但“含绿量”低的问题,开展专项督导。针对绿色贷款统计差错,要求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学习,做好数据对比分析并及时更正;引导其转理念、转模式,调整信贷投放导向,加大绿色贷款投放。
创新引领,壮大绿色发展之势
今年以来,该行先后组织开展实地调研、专题研讨、现场见学活动10余次,推动各金融机构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入脑入心入行。在配套政策支持引导下,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行充分发挥体量、资源、成本等优势,抓住绿色发展机遇,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引导绿色资金不断流向清洁能源、生态发展领域。如中国银行采取内部联贷模式为华鲁恒升融资15.5亿元,支持荆州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农发行、农行试点“湖泊经营权抵押贷”,为百湖渔业发放贷款5亿元,农商行为其量身定制“活体资产抵押贷”1000万元,全力支持环境修复与生态养殖。创新驱动下,各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更加聚焦,在支持荆州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绿色农业融合发展、清洁能源优先发展、传统“两高”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更显担当,先后支持建设旺能环保发电、桃花山风电、竹瑞鑫晟、中广核光伏发电等项目,支持群力金属、荣成科技、山鹰纸业等资源回收再生产企业低碳转型。三季度末,全市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同比增长达86.7%、45.8%、55.2%,为荆州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跑出“加速度”。
相关负责人介绍,人行荆州市分行将以更实举措,厚植荆州绿色发展底色,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