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2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信·荆州”,真切传递信仰的力量

  编前:由荆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荆州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信·荆州”——共产党员、英雄模范书信寻访全媒体行动持续推进。1 1月28日,荆州日报推出第10期报道《岁月如歌淬初心——寻访王奇岳、李盛莲革命伉俪的故事》,引发广大读者关注和热议。今日,选摘3位热心读者的感言。

  信仰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

  读完王奇岳、李盛莲革命伉俪的故事,感动万分。不仅仅为王奇岳烈士坚守理想信念、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无私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感动,更为李盛莲老革命家默默无闻的守候,多年来简朴生活,不忘初心,不图回报,以身作则,把子女都教育成了社会栋梁之材而感动。

  从革命伉俪的照片和来信中可以看出,他们蒹葭情深,儿女绕膝,生活可谓美满幸福。但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劳苦大众,毅然决然选择了革命信仰,投身于滚滚革命的洪流中,从此伉俪永别……

  难能可贵的是,李盛莲老革命家在和平年代一直默默无闻生活在荆州沙市。她像一块坚不可摧的基石,始终不变,忠贞不渝。这位老人家不仅仅是我们荆州人的骄傲,更是江汉平原楚地之瑰宝。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缅怀和牢记!

  (荆州市作协副主席、知名作家王小木)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丈夫在室内接头开会、妻子在外放哨;丈夫起草党内文件,妻子用药水抄写党内重要材料……

  这些从小到大,只在电影中看到的镜头,如今,在王奇岳、李盛莲两位革命伉俪的故事中读到,让我震撼不已。

  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山盟海誓。锈迹斑斑的行李箱,陪伴王奇岳上下求索;手提竹篮是李盛莲从事地下斗争的重要送信工具。经过战火洗礼,经过残酷地下斗争磨砺的爱情,如寒冬腊梅,绽放沁人的芬芳。

  更让我震撼的是,王奇岳牺牲后,李盛莲将3个孩子拉扯大,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但她却刻意隐藏自己烈属的身份,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从重庆到荆州,这场跨越700公里的联动,让革命先烈王奇岳的遗物,在时隔近一个世纪后,从荆州回到重庆綦江故里,也揭开了这段尘封已久的爱情佳话。这更加说明,对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湖北省江北监狱 陈江南)

  山岳绽雪莲遗物见真情

  遗物无言忆峥嵘岁月稠,江涛澎湃颂伉俪情意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王奇岳、李盛莲这对革命伉俪演绎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大爱,以及夫妻间的真情。王奇岳烈士的传奇经历与光辉人生,彰显的是那个血与火的年代,这些革命伉俪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情怀。是啊! 每一次分别都痛彻心扉、难舍难分,然而,每一次分别又是那么的毅然决然。因为他们心中既有对爱人的铁骨柔情,更有对革命的赤胆忠心。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现如今,我们寻访先烈故事,就是庚续先烈视死如归、英勇顽强斗争的精神;展示英雄遗物,就是毋忘那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革命历程。

  多少年来,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家离子,投身党和人民的事业,并非他们是铁石心肠,而是他们把对妻儿的爱奉献于伟大事业、服务于人民利益,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这样的爱情分外浪漫。

  (监利市弘源学校 周天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