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2月0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5版:荆州宣讲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单婷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许多珍贵的思想文化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魂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天下为公、以人为本的天下观;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社会观;厚德载物、讲信修睦的道德观,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理性思想,其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重要指针,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在新时代丰富实践基础上不断赋予其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是文明“软实力”的较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多元文化相互交织,不同文明相互碰撞,文化载体异彩纷呈,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基于此,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绵延不息的传统文明中汲取养分,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源动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国际化视野,吸收优秀经验降低试错成本,以文化产业为抓手,搭建共享性平台,统筹推进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来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力,提升中华文明的话语权。

  坚持以文铸魂,增强发展强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涵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就是要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领导,牢牢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底线思维、前瞻意识,坚决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让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全社会正能量更加充沛。

  坚持以文兴业,助推“旧物焕新颜”。文化兼具意识属性与产业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既能创造精神财富,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因而文化产业强弱成为区分城市发展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亦成为经济发展潜在的增长点,旅游市场火爆的背后有“看不见”的文化内核支撑。荆州文化底蕴丰厚、物产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捷、市场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需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按照“优化设计、分步实施、突出文保、修旧如旧、还原历史”的原则,系统梳理、深度挖掘,让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活”的过去;聚焦文化旅游、数字文化、体育休闲等重点产业,鼓励文创、文旅、文体、文娱等系列文化产品的开发,让历史文化遗产拥有“新”的今天。

  坚持以文化人,知行合一向德生。一座城市守住文明的内核,便有了蓬勃发展的底气和定力,群众就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新旧更新快速迭代的今天,我们理应在守住传统文明内核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新时代美德信用建设,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等先进典型事迹;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孝心家庭”“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和家风故事等巡讲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社会自觉向上向善的能量。我们理应充分挖掘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作用,找准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同频共振,传承发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气质,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文化活动,多角度、全方位传递正确价值导向,引导群众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进而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坚持以文惠民,讲好家门口故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离不开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持续有效高质量供给。我们要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不断满足群众对优美人文环境、优质文化服务、优秀文化活动的期待。我们要逐步完善农家书屋、水乡大舞台、社区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口袋公园、游园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群众出门就有文化活动场所,以“一村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为载体,时刻让群众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我们要用好广大文艺工作者、文化企业等力量,充分调动文艺创作积极性,鼓励他们从荆州的历史文化和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具有鲜明荆州特色和较强竞争力、吸引力的各类文艺作品,用接地气、有温度的方式讲好文化故事,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讲好荆州故事,让文化见人、见物、见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下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无可取代的借鉴意义,能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源”动力,我们理应在传承中守正、在创新中发扬。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