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周安一 通讯员王云飞)12月7日下午,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功能 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部署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推出五个方面十六项举措,共办理涉营商案件3020件,对涉市场主体案件监督立案48件、监督撤案41件,开展侦查活动监督188件。
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为强化产权保护,全市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手段依法打击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侵犯企业知识产权行为,提升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质效。今年,全市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涉知识产权类营商审查逮捕案件19件55人、审查起诉案件34件70人,在办案过程中对涉案企业合规案件和知识产权案件实行“一案一建议”;针对案件中反映出的企业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治理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的方式,共同促进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针对涉营商案件,全市检察机关实行快速受理完善案件标注机制,督促落实涉市场主体案件办案影响、风险研判,积极对涉市场主体案件提供服务保障。今年,共对涉案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和影响、进行风险研判199次;提供“现场+异地+互联网”多元化阅卷模式,保障律师阅卷68件次;组织开展涉营商听证活动142件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听证查明事实、释法说理、化解矛盾的作用。
全市检察机关还着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区试点工作。今年,全市两级检察院共创建优化营商环境类品牌项目7个,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工商联联合开展“联企服务”“示范引领”“公益诉讼”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改革试点工作,入选全国工商联关于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