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2月15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4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一种两用”,双季双万元

“华薯16号”为荆州带来致富“薯”光

  本报讯(记者佘海艳 通讯员梁红艳)近日,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荆州农业科学院、恩施州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华中农业大学在荆州市开展的“华薯16号”“一种两用”种薯应用模式示范情况进行测产。测产结果显示,秋延迟大棚种植“华薯16号”每亩鲜薯产量2567.95公斤,亩收益突破万元。

  根据荆州当地气候及种植茬口特点,荆州农科院自2021年开始,陆续在荆州区李埠镇、弥市镇及江陵县等地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早春大棚二膜或三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试验示范。针对当地秋季蔬菜产值普遍不高的问题,荆州农科院经过不断地技术集成、创新,利用闲置简易大棚开展马铃薯秋延后栽培,让市民在年节前后尝到更具风味的鲜土豆,亩产值也达到万元以上,让一直以来不起眼的“土豆”真正实现了“双季双万元”的高产值。秋延迟栽培模式既提高了秋茬产值,也解决了秋冬作物与后茬瓜菜作物(早春西瓜、甜瓜、黄瓜等)争地矛盾,极具推广意义。

  荆州农科院经过连续3年的引种试验,筛选出中小薯型马铃薯品种“华薯16号”,让“小土豆”不再是山区的独享资源。“华薯16号”是中小薯专用品种,具有食味优、单株结薯数多达20个、薯形好、结薯整齐等特点。

  “一种两用”是指针对湖北低山平原秋播种薯缺乏的问题,通过购买高质量脱毒种薯,用于冬播马铃薯生产(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5月左右收获),收获后将商品薯出售,中小薯作为秋播(8月底至9月种植,11月至12月左右收获)用种薯。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育种团队介绍,该种薯应用模式解决了我省秋播种薯来源缺乏的问题,也降低了种薯成本,可为我省西南山区和江汉平原特色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品种支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