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荆文静 通讯员黄明新)记者从荆州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拉练活动上获悉,我市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初步形成“1+10”试点工作格局,以点带面探索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荆州路径和荆州模式。
我市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我市因地制宜打造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支持公安县以湖泊治理为重点,按照“五个样板”要求,积极探索平原湖泊治理新路子新方法,在全省发挥示范作用;支持洪湖市、监利市以洪湖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为重点,统筹推进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全流域水质提升;支持石首市、纪南文旅区以4A级景区周边水域治理为重点,探索生态产业化,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支持沙市区、荆州经开区以中心城区截污、控污、治污为重点,探索土地分类利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荆州区(荆州高新区)、江陵县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松滋市以和美乡村建设、共同缔造试点为重点,探索“水美产兴、善治富民”体制机制。目前,我市纳入省级和市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覆盖各县市区,分别为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太湖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涴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天井剅渠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白鹭湖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三菱湖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沙螺干渠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螺山双电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化港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夏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正在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法和经验。
为加快推进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县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有效衔接,下发《荆州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将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市县两级指挥部机制,构建上下贯通、一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利用现有投资渠道加大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半年打基础、一年见成效”原则,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试点工作。
截至12月13日,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共谋划项目207个,总投资102.88亿元,已完工项目35个,在建项目76个,待开工项目26个,申报中项目7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