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2月2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把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写在“民生大地”

  □ 特约评论员 彭妤

  调查研究,是破解难题的催化剂,是对策办法的孵化器。这个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主题教育见行见效见实功的“法宝”。

  近日,全市各地各部门纷纷开展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暨典型案例剖析,高效完成调查研究“前半篇文章”。“领题破题研题”之后,还须“解题答题结题”,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提笔务求“直奔问题”,落字全在“民生大地”。

  调研成果要将“语法”变成“办法”。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问题是基层的声

  音,也是工作的导向。把调研报告“文法”变“办法”,要养成“问号思维”,多问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问百姓呼唤什么、基层期盼什么、一线亟需什么,问出解决问题的切口,问出化解难题的路径;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奔着问题去”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调研报告把查摆问题摆在最首位,成果转化把解决问题放在最前头,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要完善“问效机制”,强化对课题完成情况、成果转化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跟踪问效,形成问题账册、责任账册、任务账册、销号账册,用几本“明白账”算出时代所需、改革所指、荆州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

  调研成果要从“纸上”落到“地上”。功夫在诗外,要义在话后,调查研究的落点,既不是“调”,也不是

  “研”,而是“用”。调查了不等于找准了症结,研究了不等于摸清了门道,“调”“研”“用”并重的真谛在于见人见事见真章。调研成果转化应用,要用到“事”上,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小事、身边琐事着手,剑指百姓关心事、闹心事、揪心事,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用到“点”上,用好“点穴式”“解锁式”调研成果,抓纾难解围的“关键”,打破旧立新的“七寸”,把办法实招落到卡点、淤点、堵点上;要用到“面”上,既一钉一锤攻克“点”上的问题,也有力有序把成功模式复制到“面”上,要用“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既对“一事”有效,更对“一域”管用。

  调研成果要由“笔间”写入“心间”。成果转化这个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必须通往百姓心里。“以人民

  为中心”的如椽大笔,要“以研辅政”,把调研成果变成党委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书”,刨根问底把措施落实,追根溯源将对策找准,优化决策,改进政策,切实形成回答发展课题、回响民生愿景、回应时代召唤的思路办法;要“以研促行”,研以致用,研以笃行,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防范化解风险、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抓成果转化,抓出结果,抓出效果;要“以研为民”,以“群众所需”取代“课题所想”,把调研报告“字数”转化为群众幸福“指数”,把调研的“问题清单”变成利民惠民的“成效清单”和基层百姓的“幸福账单”。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把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写在“民生大地”,须以“实干”为墨,要以“初心”作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