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1月05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0版:两会特别报道·解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勇毅笃实写精彩提速增效谋跨越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3年工作回顾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3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9亿元,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亿元,增长11%,稳居荆州前列。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807元、24595元,分别增长7%、8.5%。

  全省县城管理提质现场会在石首市召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圆满完成。创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先后荣获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2023我们做到了这些——

  全力稳投资、优环境,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工业经济承压突围。农产品加工、机电装备、新型建材三大工业主导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72亿元。税收过千万企业11家,创历史新高。招商引资强势突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个,签约金额800亿元。应势成立石首楚商联合会。项目建设全面发力。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8个,总投资311.3亿元,18个项目主体完工。百亿仙鹤、中宇恒通二期、湖北三铁等项目正式投产。累计向上争取项目440个、资金36.24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事联办”主题服务事项增至251项,“跨省通办”事项逾600项,政务服务即办件比例达95%以上,“零跑动”达95.42%,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2亿元。

  全力抓创新、促改革,转型动能加速集聚

  科技创新提速赋能。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创新型县市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双平台”,省级科创平台达39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家、省级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4家。重点改革提速加力。乡村振兴研究院实体化运行,13个“先进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与定向攻关项目”实行专家揭榜、定向服务。14个营商环境类改革事项顺利通过全省营商环境先行区验收。“园区平台提速转型。东升仙鹤工业园初具规模,循环经济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四个专项清理行动稳步推进,清理低效闲置用地466.6亩,盘活闲置厂房3.46万平方米。

  全力精筑城、强带动,城市魅力与日俱增

  流域治理稳步推进。8个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三菱湖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五湖生态治理工程进度过半,蛟子泵站、陡坡闸站工程顺利完工。生态颜值持续提升。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24项,水源地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85.9%。完成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5.1万亩。城区面貌美丽蝶变。97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文水巷等6条背街小巷正在提档升级。中心城区拆违264处、6.5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078个,47个新能源充电桩建成运营。区域融合开启新篇。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研究院挂牌成立,4县市携手共建鄂南湘北跨省合作区鄂南湘北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服务周边县市200多家企业,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

  全力抓统筹、促融合,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农业生产底盘更稳。生猪出栏率及禽蛋产量增幅均居荆州第一。“鸭蛙香稻”、“瓜瓜菜”、油菜“一菜两用”等综合种养面积分别达3.7万亩、5000亩、1.5万亩。新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90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和美乡村成色更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连续五年获省考核综合评价“好”等次,连续三年获评省易迁工作先进单位。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12.3%。乡村文旅消费更旺。“桃花山旅游季”“西瓜节”“糍粑节”等农文旅活动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全年接待游客7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6.4亿元,分别增长20.9%、20.8%。城乡融合通道更畅。G234石首段、焦山河大桥全面通车,久梅公路、上津湖桥顺利完工,天鹅洲旅游公路、肖石线进展迅速。建成13个乡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站、153个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

  全力惠民生、防风险,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有力有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2万人,累计发放低保、残疾、高龄、优抚等各类补助资金1.67亿元,市特校学生餐费实现全额财政保障。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文星小学建成开学。市人民医院内科楼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市社会福利院整体迁建项目即将竣工,凤山人文纪念园加快建设。3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迎来居家适老化改造。安全基础稳固夯实。高标准建成市综治中心,成功创建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验收,群众安全感测评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抓手,以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守正创新、勇毅笃实,巩固加强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致力“打造门户、建设示范、抢占先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3%、8.9%,“双集中”发展主要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2024我们从五个方面集中发力——

  突出生态优先,筑牢县域发展绿色基底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推进上津湖泵站更新改造、上津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燎原渠综合治理二期等在建项目实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8万亩。

  抓好长江大保护。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3.6%以上、农药化肥双减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2%以上。确保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重点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植树造林1.5万亩。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建设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基地5个。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培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三品一标”3个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村推进”行动,力争创成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加快生态价值转化。争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首实训基地落地,启动石首天鹅洲国家级水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支持“桃源小镇”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加快桃源千里等项目建设,力争走马岭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

  坚持试点引领,推动全域城乡融合发展

  多举措促进人口集聚。以全省“双集中”试点为抓手,最大限度促进“四类重点人群”向城市集中集聚,全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高水平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主一副两特”市域城镇体系,引导中心城区四大功能片区组团发展。

  特色化推动镇域发展。打造东升、南口、高陵、新厂、高基庙、绣办等6个工业强镇,大垸、调关、团山寺、久合垸、小河口等5个农业大镇,横沟市、笔办等2个商贸旺镇和桃花山、天鹅洲等2个文旅名镇。

  高标准促进城市提质。启动103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幸福港湾小区等棚户区还迁安置点建设,推动两湖公园开园,启动滨江公园和城市驿站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启动沙湖水环境治理,完成雨污分流及管网修复工程。

  精细化提升公共服务。建成东方、东升中心幼儿园。加快人民医院创建三乙综合医院,完成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完成2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建2个老年幸福食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

  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扎实做好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争创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围绕集约集聚,打造特色产业活力园区

  加快园区布局调整。统筹推进金平、张城垸、东升仙鹤三大工业园协同发展。确保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80%以上。

  促进要素集约利用。清理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定前提下通过翻建、加层、扩建等途径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无缝对接,启动经济开发区还建房建设。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配套道路项目,加快完善仙鹤工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配套。

  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产业集群成势。以仙鹤纸业为龙头,形成百亿级纸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锅圈食汇为龙头,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5亿元。以光大管道、钱潮智造为龙头,力争机电装备产值达30亿元。以卓宝科技、葛洲坝建材为龙头壮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力争新型建材产值达75亿元。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光大管道等79个亿元以上项目早日开工,确保锅圈食汇、正峰再生资源等15个重点项目投产,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个,签约金额800亿元以上。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探索建立防水、仙鹤特种纸业、铸造新材料等产业研究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

  全面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25.4亿元、特别国债2亿元、政府专项债券10亿元、融资资金23.4亿元。支持金开投建立产业基金,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减免办”等改革事项,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力争新增经营主体8000家。

  打通内外循环,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优化对外运输通道。启动石首港口建设,推动石首港多式联运铁路专用线、铁路物流园实质性开工。争取启动荆岳高铁前期工作。抢抓长江过江通道调整机遇,积极争取石首第二过江通道。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

  畅通城乡内部路网。完成文星路、滨湖东路、楚八路等项目建设。启动S221城区段改线建设,新建沿江大道胜利垸段及北延伸段、环城大道、黄莲湖大道。加快天鹅洲旅游公路S220至麋鹿保护区段和郑家台至冯家潭泵站段、肖石线等道路建设,完成西风公路建设,加快仙鹤工业园疏港公路建设。

  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城区货物集散中心和分拨中心、乡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站、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实现农村物流三级配送全覆盖。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城投公司、农投公司、金开投公司市场化转型改革。推进教联体建设扩面提质,深化“三医联动”,加快社保、医保DIP支付等制度改革,推进医共体建设。

  打造跨省合作样板。建立石首—监利—华容—南县—安乡信息共享、联合研究、协调联动等常态化务实合作机制。在高基庙、桃花山等口子镇探索建设“飞地园区”。积极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跨省通办服务联盟,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