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1月1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4版:建言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谱新篇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发言摘登

  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0位政协委员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品牌建设、民生改善、文化传承保护等,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本报今日予以摘登。

  打造千亿级“两新”产业集群

  □ 涂阳慧

  近年来,江陵县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施创新发展“四大行动”,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华鲁恒升一期投产仅2个多月,实现产值15亿元,带动两新产业总产值过30亿元,为我市工业经济增添了新动能。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认识到,当前“两新”产业发展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关联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人才缺乏、产业发展氛围不浓等问题。建议实施产业强链工程,壮大产业集群,狠抓龙头创新驱动,强化链主示范引领,优化产业布局。要实施主体培育工程,壮大创新队伍,全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全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平台提升工程,拓展创新平台,完善平台体系,发挥平台功能,加快成果转化。实施资源集聚工程,集聚科技人才,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       (马骁 整理)

  做强莲藕产业基地

  □ 陈 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洪湖壮大“洪湖莲藕”特色区域公共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洪湖莲藕”具备形成特色产业的良好基础,表现为种植基地基础好、产业加工带动强、品牌传播流量大。尽管基础良好,但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为此,我们建议,一要用活莲藕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洪湖莲藕”品牌;二要加快科技研发,提升莲藕产品品质,引导龙头企业科学发展;三要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探索精深加工类产品研发,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四要丰富营销模式,提高市场影响力,充分利用荆州打造国家级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机遇,助推“洪湖莲藕”特色产品走向世界;五要挖掘荷莲文化,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莲藕产业与观光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康养、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开发。             (马骁 整理)

  加快数化荆州建设

  □ 向燕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数字中国”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湖北”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数化荆州建设,建成了共享交换平台、电子证照库等数据支撑平台,“一网通办”成效显著;“一网统管”稳步推进,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健康、智慧旅游相继建成,城市管理水平和效能大幅提升。数化荆州建设不仅是系统化的信息化工程,更是体制机制改革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建议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在项目建设方面,围绕强基础、补短板、优服务、创特色,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本地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提升服务技能,充分发挥服务人员科学、高效、开放的素质优势。         (孙晓旭 整理)

  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州精品段建设

  □ 黄望星

  荆州是一座城水共生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文明走向世界的见证者。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荆州段成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湖北段重点建设区。要科学统筹规划,做好结合文章。注重融合城市文脉,将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水文化等深度融入荆州精品段建设,要做好传承保护,赓续城市文脉。高度重视历史建筑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保护,充分发挥我市高校资源以及文化学者优势,挖掘其独特价值和魅力;要彰显荆楚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如对现有滨江公园进行文化元素的植入;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办好文体旅品牌节庆活动,用好用活文化符号、卡通形象、创意文化产品等多种形式,讲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荆州故事。    (王子瑶 整理)

  推动县域教联体

  扩面体质

  □ 白 卉

  加强教联体建设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教育领域“共同缔造”的生动实践。为推动县域教联体扩面提质,逐步带动乡村学校整体质量提升,应从建立健全机制着手,在政策保障方面,将教联体建设纳入全市对基层政府履行教育职能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对教联体工作实时跟踪、注重过程管理;在共同发展方面,教联体要在办学理念、办学活动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在教学融合方面,教学上做到共同培养教师、共同统筹教学、共同开展教研;在德育共建方面,要搭建学生素养提升平台,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提升教联体集体办学品质;在绩效考评方面,由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等对各教联体进行绩效评估,建立捆绑评价机制,确保教联体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艾周梦 整理)

  支持现代造纸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程 红

  造纸业是为工农业、科技、国防提供重要原材料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荆州近年来崛起成势的一大支柱产业。大力支持现代造纸业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造纸和纸制品企业18家,生产规模在省内具有明显优势。建议我市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实施降本增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税负成本、用能成本、建设成本;要以推进高端转型为导向激活创新动能,支持龙头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要以增强发展韧性为主线搭建稳定供应链,不断拓展原材料供应渠道,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赛道;要以政策赋能为抓手打造先进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升级。                 (马骁 整理)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 许 歆

  近年来,荆州大学城、荆州新城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助力荆州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而与之配套的房地产业也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促进荆州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建议恢复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厘清住房保障人群适用范围,将原来只针对特定群体的“重点保障”变为“全面保障”;建立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完善企业“白名单”制度。同时,规范房产经纪机构的经营行为;鼓励房地产企业探索新的产品,推动房地产向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另外,建议明确房地产实行保障房、商品房共同发力的双轨模式,确保房地产良性发展,确保居民存量财富保值、增值,确保新市民有机会进入财富再分配通道。             (孙晓旭 整理)

  健全完善执行机制提升涉企案件执行质效

  □ 郑 宏

  2023年,全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落实善意文明执法理念,灵活采取执行措施,保障中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被执行人“找到难”、被执行人财产“查清难”、控制财产“变现难”、协助执行人“协助难”、网络查控“覆盖难”、被执行人“偿债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建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制定规范化执行流程,完善执法管理机制;合理利用法律措施,强化案件执行保障;建立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执行合力;推动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提高失信成本;建立企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市场主体风险意识。         (王子瑶 整理)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速推进“活化古城”

  □ 关 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文塑旅,致力打造楚文化场景再现地、文旅目的地。但是在加速推进“活化古城”上还存在问题。建议我市深化文化资源挖掘与传承,为文旅发展“蓄势”;建好楚文化博物院,持续办好楚文化节,活化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为产业导入“赋能”;塑造繁荣街、张居正街古今交融特色风貌区,保持老城肌理,加快古城“五环”景观带建设,强化文化活动经营与推介,为古城出圈“添彩”;邀请各界名人来荆,开展荆楚文化长江行、中华行,大力弘扬屈原、关羽、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精神,将文化的感召力转化为活化古城、促进荆州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子瑶 整理)

  加强高端医疗人才引进

  □ 杨学武

  为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医学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全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议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从薪酬待遇、人才津贴到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健全相应的政策保障,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城镇落户、职称评定、创业扶持等人才引进政策,让人才“引得进”;加强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市委、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帮助建设更高水平的医疗、科研平台,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让人才“留得住”;推动医教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平台的学术影响优势,助力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促进医校双方融合发展,形成吸引、集聚高端医疗人才的强磁场,让人才“聚得好”。

  (艾周梦 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