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1月1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山水绿城入画来

——松滋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综述

  □ 记者 张明金 通讯员 胡庆华 董斌

  “抓创卫就是抓发展、抓环境、抓民生”“用创城的过程,推进惠民的进程”……

  近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突破口,开启五城同创新征程,推出一系列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措施,不断优化城乡环境、社会环境、发展环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百姓生活更加美好,锻造“冲刺百强县,建设示范区”的强劲驱动力。

  环境变迁

  幸福岭,曾经的地质灾害点,一度杂草丛生、脏乱不堪。老城区改造的春风,让这里焕发新生。滑坡斜面披上绿装,山头变身生态广场,老旧民居整饬一新,文化根脉跃然纸上。

  创卫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松滋围绕民生难点、痛点和堵点,实施“五大工程”,竭力夯实基础设施,着力补齐服务短板。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升级改造集贸市场,中心城区规范化新建4家、改造5家,远程监控、移动执法、品质检测,打造市民舒心的“菜篮子”。卫生设施提档升级,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新园区相继建设,优质医疗体系渐趋完备,“15分钟”医疗救治圈覆盖全城。

  实施宜居环境营造工程——开展“厕所革命”,旱厕清零,户厕建改6.7万户,因势布局景点式公厕56处;开展“扫帚革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常态“除四害”,病媒监测每月研判,重点场所每月消杀,连续蝉联省“除四害”先进城区。

  实施畅通出行工程——提升城市入口,优化交叉路口,拓宽瓶颈路段,老旧街区变身示范街、严管路、精品线。分类分区优化停车设施供给,新建停车场26座,开放机关院落94处,“停车难、出行难”的城区交通顽疾逐步治愈。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强化城区管网建设和污染水体、油烟、扬尘、废气、噪音等专项治理,“松滋蓝”2023年超过320天。雨污分流大街小巷,黑臭水体有效根治,34处小微污染水体化浊为清,打造小南海生态治理样板间。

  实施居住条件改造工程——一小区一规划,改造179个老旧小区,整治131个“三无”小区、105条背街小巷,打造26条示范小巷、32个示范小区,身边环境悄然美颜。

  石板坡,从最老街区变身最美社区;划子嘴,从百年渔村进阶为现代新区……一域之变积累量变、促进质变,催生松滋小城的精彩蝶变。

  治理变革

  走进林园社区古环路,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大小车辆有序停放,绿植花卉相映成趣。在此居住了30余年的居民赵奶奶兴高采烈地说:“以前这里低洼

  积水,污水横流,垃圾乱放。现在环境好了,小区有人管,需求有人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松滋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文章,在全市建立“1+16+20+131”大联动创建组织体系,1个指挥部统筹协调,16个整治专班兜底支撑,20个社区包保组督办调度,131个居民小区包保单位靠前落实,责任链延伸至末端,呈现全市动员、全党动手、全民参与、全域推进新格局。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87家市直单位认领中心城区646个小巷小区,形成社区、认领单位、网格、小区、居民五位一体的创卫模式。住建、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专班,驻点中心城区19个社区,共建责任“一包到底”,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

  以“健康一家人 幸福一座城”为主线,以“清脏治乱、防制病媒、美化环境、践行文明”为核心,自治组织自理“家事”,“街巷长”“楼栋长”“模范户”示范带动,29074人成为全民创卫志愿者,争当创卫工作宣传员、城市管理监督员。

  松滋建立周六会办、每月检查、双月调度、季度拉练、年度总结的协调推进机制,媒体曝光、督查通报、每周专报的跟踪督办机制,“建账—分解—交办—检查—销号”的工作闭环机制,创城步履铿锵。

  幸福变奏

  一条沿江大道,串联一江风姿,江流潋滟,一步一景。“一江两岸·十里画廊”展现新颜,昔日棚户区,成为如今的魅力景观带、网红打卡地。

  松滋坚持以共同缔造为路径,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实施创卫难点“句号”工程,变弱点、堵点为亮点,化呼声、心声为掌声。

  党员干部进小区、入网格、上家门,“小巷访事”“居民议事”“街坊夜话”……精准掌握急难愁盼,合力解决顽症痼疾。修复破损路面,疏通排水设施,点亮小区深巷,添置健身器材,规范物业服务……一条条民生举措疏了堵、暖了心。省级暗访数据显示,群众满意率由2021年的64%提升至98.63%。

  “创卫为民、创卫惠民”的初心,落地为民生改善的生动图景。植绿补绿、清场培绿、拆墙透绿,建成乐乡公园、稻谷溪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以及25处口袋公园,人居公园绿地面积12.07平方米。抬脚入园、开窗见绿,一半山水一半城。

  老年食堂、公共医疗、公共文体项目落户群众身边,完整社区从试点走向推广。“城市仓储”推进划行归市,“一分菜园”种出幸福味道。和平街、上南街、“机械巷子”等特色街区,承载城区变迁,城市记忆更有质感,烟火味道更抚人心。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创卫大笔如椽,描绘出更有色彩、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幸福松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