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郑文刚 李鹏 邓昊钧)日前,熊河镇熊彭村梅干菜深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对半成品梅干菜进行精准切割和分装,车间内弥漫着梅干菜特有的香气。这些被分装打包好的梅干菜将送往各地食品加工厂,制作成特色食品,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今年64岁的彭徐新是熊彭村人,与农田打了一辈子交道。但岁月不饶人,体力不支逐渐成为她务农的“拦路虎”。幸运的是,村附近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她提供了就业机会。彭徐新说:“在这里上班很轻松,发工资也准时,一年可赚14000多元,挺好的!”
近年来,熊彭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成立合作社,通过提供优质种子、技术支持以及市场渠道等,引导村民参与芥菜、豇豆等特色蔬菜种植、加工。同时,引进梅干菜加工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腰包变鼓,村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越发高涨,纷纷主动参与特色种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稳步增长。
该村还引进两个市场主体—万卉园花卉基地和豇豆基地,带动全村村民特别是脱贫户每户平均增收8000元以上。
村两委还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和社会支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建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山水项目整治,村里的河道变干净了,道路变宽了,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