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1月2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抢抓机遇 开拓进取 奋力推进天鹅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访天鹅洲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余志强

  □ 记者 曾峻 特约记者 向璐 通讯员 李洪荣 冯雪晨

  2024年,天鹅洲经济开发区将按照“农业稳区、生态美区、旅游强区”的奋斗目标,围绕“一个中心”(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擦亮“两大名片”(中国麋鹿之乡、中国江豚之乡),倾力建设“三个天鹅洲”(湿地天鹅洲、生态天鹅洲、美丽天鹅洲),为石首推进“三城三化三翻番”,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现担当、贡献作为。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流域综合治理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积极与市水利和湖泊局对接,进行系统性设计、统筹性谋划,以规划为引领,构建流域统筹、区域落实、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优化河湖长制、林长制等新型管护模式,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制度,统筹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等部门资金,建立健全政府以奖代补政策。

  坚持共同缔造,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合力。共同缔造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法宝,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坚持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共同缔造山青水秀生态空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凝聚强大动力。

  坚持实事求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施治措施。坚持“以水系为脉络,问题为导向”,加强天鹅湖及沿岸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流域综合治理新样板。实施生态河道建设,保障水系畅通;实施生态湿地建设,增强河道生态自净功能;实施调蓄功能建设,打造集交通、旅游、防洪、截污功能于一体的环湖绿道。建设截污沟渠、生态浮岛,从源头截污控污;推广生态养殖工艺,推广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改善农村面源污染;完善污水治理设施,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村一景”,提升乡村文化风貌,共同缔造富美乡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一村一品”产业经济。

  聚焦旗舰物种狠抓生态湿地保护

  积极守护长江江豚。持续开展长江江豚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人工繁育工作,科学推进种群基因交换,优化天鹅湖鱼类种群结构,不断提升保护管理和科技监测水平。加快建设世界小型鲸类迁地保护示范基地、中国淡水豚类自然保护教育基地、长江江豚迁地种群种质资源输出基地。

  创新麋鹿种群保护。将保护区基本功能向麋鹿保护与优质种群输送同步开展方向转变,把保护区建成中国优质麋鹿种质基因库和种源基地。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动物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研究保护区麋鹿疏散途径,确保麋鹿种群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对保护区“三区”认真进行实践和琢磨,向世界标准看齐,围绕更高水平的保护理念进行研究。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积极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环保组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天鹅洲湿地的发展规划和保护战略。申报争取天鹅洲故道湿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争取建设湿地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加快实施天鹅洲长江故道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积极开展长江天鹅洲故道群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天鹅洲生态补水泵站,积极谋划争取天鹅洲生态排水泵站、国家湿地公园、天鹅洲长江故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峡后续扶持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长江故道湿地功能恢复和水域环境持续改善。

  凝聚多方力量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规划引领、保护为先、统筹利用”的总体思路,深度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完善天鹅洲旅游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做到“动起来、建起来、热起来”,形成湿地、故道、长江等多层次多维度景观生态旅游闭环。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借鉴江苏大丰模式,建立市级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白鱀豚保护区、麋鹿保护区、湖北文旅石首公司、区域群众等多方主体作用,共同推动天鹅洲旅游开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采摘、垂钓、休闲、旅游、文化观光等现代化生态园区。通过共管方式整合天鹅洲开发区、白鱀豚保护区、麋鹿保护区的闲置和存量资产,对现有资产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实现资源共享。

  打牢基础,完善配套。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天鹅洲旅游公路、六合垸西风公路等项目建设,争取获批故道围堤研学观光通道、旅游渡运码头等项目。完善功能配套,结合旅游规划,加快新建生态停车场、星级厕所、小型游客接待中心、观光栈道、观鸟台、生态研学基地等项目,有效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快完善医疗、教育、金融、信息化等方面公共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把人居环境整治同乡村旅游相结合,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旅游线上民居改造、旅游氛围营造、农业生产生活等基础环境打造,重点建设滨湖大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和柴码头片区农产品融合示范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挖掘文化,擦亮名片。充分挖掘长江文化、故道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靓丽名片。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牌,在重点地段建设展板、雕塑,营造浓厚氛围。建大建强文化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规范讲解内容,讲好麋鹿、江豚、故道、湿地、红色故事。

  专业合作,品牌提升。以湖北文旅集团为龙头,搭建旅游发展平台,掌控核心资源,加强专业合作,打造天鹅洲故道、麋鹿和江豚独特生态旅游品牌。全力争取与国内外专业文创影视拍摄机构合作,通过文创产品、影视作品推广麋鹿江豚品牌,不断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