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1月2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从一个窗口,感受经开区的温度与速度

  (上接第1版)

  变化,源自“一窗通办”改革。

  长期以来,一些事项办理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窗口,企业群众需要完成多道手续、填写多份材料、跑多个窗口才可办成事。“能否让所办事项集中到一个窗口办完”成为企业群众反映最突出问题。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忧,解民之所困。经开区换位思考,围绕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启动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改造工作。去年10月,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改造完成。

  新大厅一改过去“按部门设窗口”的理念,实行“一窗通办‘2+1’模式”,即依据办事主题、具体事项的不同,设立法人服务区、自然人服务区和不动产服务专区。各专区窗口均为“综合无差别受理窗口”或“分领域综合窗口”(以下简称“综窗”),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到一个窗、排一次队”,就可办全区事。

  同时,经开区各乡镇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按照“1+1”模式,分为“无差别”综窗和公安领域综窗,实行“一窗通办”服务模式。

  “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转变,需要审批流程的优化甚至是再造——

  经开区改变部门进驻办事传统模式,打破行政层级和部门界限,将市场监管、住建等15个部门805个事项全部纳入综窗受理,通过整合服务事项,变“分头办”为“集成办”,全区即办件比例、减时限比例、“一网通办”率均大幅增长。

  服务的推行,还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做支撑——

  经开区加强人员培训,使窗口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横跨10余个部门数百项的业务办理流程;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参加行政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考试,让他们“持证上岗”,更好地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专业服务。

  截至目前,通过“一窗通办”服务模式,已累计办结业务4000余件。

  紧盯问题补短板——变“不好办”为“方便办”

  “以前,我们办完手续后,要到另一个地方拿证。”今年1月16日上午,某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在窗口就领到了证件。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现现场办、现场领,是经开区带着问题补短板的具体实践。

  去年6月,经开区启动“局长走流程”活动,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先后走进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以企业群众身份、窗口工作人员身份、监督人员身份,对政务服务流程、效率“找茬”。

  经开区资规分局相关负责人走流程时,发现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领证地点相隔数公里,立即与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沟通,商讨将相关证件并入综窗,做到办证、取证地点统一。

  抓住企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经开区拿出实招硬招找问题、补短板——

  为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去年3月,经开区设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将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办至经开区的工单转至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并以“督办+回访”的形式,对各部门已办结的工单进行抽查回访,核实办理情况,倒逼部门提升办理质量;

  围绕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经开区推进全流程电子化采购,完善经开区政府采购电子商城特色功能,在商城新增直购专区和特色馆,为采购人采购限额标准以下商品提供“一站式”服务;

  与江西九江、江苏淮安、宜昌秭归、荆门沙洋等省内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协议,全面推进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从地域上隔离,解决专家“熟面孔”问题,降低招投标成本,打造更加阳光、高效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一年步履铿锵,一年成果丰硕。2024年,经开区将继续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带着问题再出发,推进部门权力再“瘦身”、审批流程再优化。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