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1月2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加速融“圈”出圈

  (上接第1版)

  “今年将继续投资松滋,新建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生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云图控股荆州基地总经理李江说,项目达产后将实现500亿元产值,助力松滋新能源新材料产值突破千亿元。

  去年以来,宜荆荆三地组建专班联合申报“磷系新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已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依托兴发集团,宜荆荆都市圈与厦门国贸联合组建供应链平台公司,为圈内磷化工产业提供生产性服务,2023年营收突破50亿元。省都市圈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快建设海格斯新能源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等一批化工项目,推动宜昌磷化工、荆州煤化工、荆门石油化工等磷化工协同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磷化工产业集群。

  交通同网

  荆荆高铁年内通车

  宜荆荆综合交通枢纽现雏形

  1月19日,细雨纷纷,荆州火车站北站房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火热赶工景象。

  荆州站是荆荆铁路沿线三大站点之一。为了配合荆荆高铁建设,荆州站新建北站房,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外观设计上融入城楼、重檐、斗拱、台基等特征元素,体现出鲜明的荆楚传统文化建筑特色。

  中建三局荆荆高铁站房项目技术负责人吴亚涛说,北站房主体建筑和站台雨棚、站房幕墙龙骨等设施已全部完成,目前正抓紧装饰装修施工,确保年底投入使用。

  荆荆铁路线路全长约77公里,项目总投资117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2021年6月全线开工建设,是国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的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作为荆荆铁路的重要节点性工程,荆州站北站房建成后每小时可发送高铁乘客1500人次,荆州站候车面积将实现翻番,成为全省枢纽型火车站。

  “荆荆铁路对完善鄂中综合交通体系、助力江汉平原经济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对荆州、荆门联动发展支撑作用尤为显著。”荆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荆荆铁路通车后,荆州将迎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荆门也将结束无高铁的历史,两地往来单程仅需20分钟。

  荆荆铁路通车,将改变荆州交通格局。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湖北中南部、两湖平原腹地,具有连南纳北、贯通东西的地理优势,二广高速、沪渝高速、沪汉蓉高铁、浩吉铁路在荆州与长江交会,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然而,荆州与岳阳近在咫尺,铁路却只能从武汉绕行,南下十分不便。这也导致荆门、宜昌联通岳阳受阻。

  荆州正在积极争取将荆岳铁路、荆州至宜常高铁联络线等项目纳入国家建设计划,一旦建成将一体解决荆州荆门南下、宜昌岳阳联通等难题。目前,荆岳铁路跨长江的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2023年9月,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共同签订《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宜荆荆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备忘录》,谋划综合交通项目408个,总投资9057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将完成投资4305亿元。有98个综合交通重大项目涉及荆州,总投资2412亿元。

  放眼宜荆荆都市圈全域,汉宜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荆荆高铁、当枝松高速公路(含枝江百里洲长江大桥)、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含观音寺长江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根据三年行动方案,今年底,宜荆荆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将基本形成,都市圈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初步实现宜荆荆都市圈机场一体化运行、长江内河港口联动发展。

  规划同编打造“黄金三角”重要支点

  荆州发布实施9个专项规划

  1月18日,宜荆荆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现场推进会披露,2023年宜荆荆都市圈20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1.6%。其中荆州5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34%。

  过去一年,荆州对接落实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等部署,陆续发布并实施交通物流、强县工程等9个专项规划,谋划重大项目近500个。其中,作为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荆州新城正加速建设产业创客中心等11个项目,将与宜昌东部产业新区、荆门漳河新区、恩施小龙潭生态新城等共同打造都市圈建设的新引擎。

  沿复兴大道进入荆州城区,新落成的荆州市中心医院分外醒目。作为全省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荆州中心医院于2023年4月从古城内整体搬迁,现有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床位3100张,是江汉平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90%临床科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院长毛精华介绍,老院区道路狭窄,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现在搬到快速通道边,进出快捷,而且学科布局、救治能力、就医环境得到质的提升,其中床位比过去翻了一番,平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9.53%。

  荆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荆州中心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全面提升了荆州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能更好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为荆州及周边地市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联合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锚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工作,聚力实施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72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17亿元,其中荆州将实施2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7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1亿元。

  民生同保

  数据共享 信息互通

  638个高频事项“圈内通办”

  1月11日,荆州市民之家二楼。宜荆荆都市圈“跨域通办”窗口受理员彭方豪正与宜昌男子张某视频连线,指导他办理学历认证。

  张某2000年从荆州一所中专毕业后前往宜昌工作,近期因工作需要,需要荆州教育部门出具学历证明。通过视频指导,张某在网上提交了申请表、毕业证、学籍档案等材料。1个小时不到,加盖红章的学历证明便开好,电子版同步发往宜昌。

  “中专学历数据没有上网,以前需要本人从宜昌跑回荆州办,有了跨域通办后不用再跑了。”彭方豪说,目前教育、文旅、应急、交管等13个大类事项可在宜荆荆都市圈内跨域通办。

  去年以来,响应宜荆荆都市圈相关工作部署,荆州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设立“跨域通办”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专人专岗,落实首问负责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全面铺开。

  去年11月底,向先生给宜昌的一套房产办理抵押权注销,以前需要前往银行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没想到,在荆州市民之家仅10多分钟就办好了。

  “异地办理抵押权注销、换证、查档等业务,即来即办,委托办理也行,20分钟内办好。”荆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沙市区办事处主任李丽介绍,去年6月,宜荆荆都市圈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协同办理平台上线,不仅实现了宜荆荆恩圈内土地、房屋、林地和承包经营权等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异地受理、跨域通办和多地联办,还实现了异地收件、属地审核、证书和档案邮递到手。

  “圈内”医保结算更便捷。在线上,通过手机APP、政务网、小程序等渠道,荆州市实现异地就医服务零跑腿“线上办”,报销结算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在线下,荆州市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增至481家,异地就医定点零售药店达1104家,群众从过去跑多次到最多跑一次。

  荆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快构建宜荆荆数据共享、信息互通“高速桥梁”枢纽工程,荆州与宜昌、荆门、恩施实现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10类常用证照、高频证照互认共享;公安、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公积金互认互贷等638个事项实现圈内通办,2023年累计办理“跨域通办”事项2.82万余件。

  (原载1月22日《湖北日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