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秋茜
挂在墙上的日历,翻着翻着,就到了“小年”。
记忆中,小年的欢喜是除旧迎新。母亲一大早起床,烧煮好滚烫的粥,蒸上香喷喷的馒头,让我和父亲吃饱喝足,好开始认真干活。父亲领到的任务是除尘,将门楣上的门笺、门上的对联和窗户上的窗花撕掉,再用清水擦洗门窗,最后用抹布擦干,等着除夕那天再贴上新买的春联和窗花。父亲站在脚手架上,一边撕,一边和我们说着:“这贴了一年的福字,为我们挡了多少风雨啊,也确实该换新福了……”我仰着头看父亲,高高在上的他,身上披了一层阳光,有种说不出的神圣,让我目不转睛。
小年的另一欢喜是“送灶神”。传说灶神掌管人的饮食还要记录人的善恶,每年小年的晚上,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所在之家的善恶。母亲会在白天就准备好祭祀需要的食物,通常是鸡鸭鱼肉煮熟,水果、点心和酒摆上,最关键是要熬糖水。母亲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平日里一言一行都要有敬畏之心,送灶神的时候尤其要言行得当,心怀感恩。祭拜的时候,父亲将糖水抹在灶神的嘴上,求他“上天言好事,下凡保平安”,我和母亲则恭敬地跪拜,祈求五谷丰登,厨房烟火气常在。
小年,是年味的最后一次彩排。母亲不光为灶神准备食物,也为一家人准备美味。她会将晾晒了多天的腊肉拿出来,切一盘用来炒大蒜,让我们尝尝鲜。夜晚时分,我们在热气缭绕的厨房里,喝着母亲小火慢炖的鸡汤,吃着咸香的腊肉,品着陈酿酒,说说笑笑,把年味吃进胃里,将彼此的关爱放在心里,久久难忘。
小年,晓得旧年,笑迎新年。我会永远记得小年的欢喜,是除尘、送旧与过去挥别,是换新物、买衣服迎接新生活,亦是送灶神的甜和吃美味的暖,更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圆的幸福……每一个有家人在的小年,爱都不会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