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记者 夏雨彬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推进文艺精品创优、文化场馆升级”“加快长江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与文化有关的“关键词”,如何下好文化事业发展这盘棋? 来自荆州的省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中有着重要作用。去年4月,首届楚文化节火爆出圈,但其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仍相对有限,楚文化的重要源头地位、深远历史影响和独特时代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彰显。”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荆州市委主委范苇建议,在省级层面进一步支持荆州持续打造楚文化节全国性节会品牌,指导荆州落实好《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规划三年行动方案》,提炼展示楚文化的文化精髓、精神标识和品牌IP,高位统筹、多层布局,助力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生动展示中华文明丰富内涵。
“荆州作为楚国故都,而且有非常丰富的楚简遗存,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荆州楚简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楚文化和书法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省政协委员、农工党荆州市委主委、市招商促进中心主任王飞说,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楚简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开发,但目前还面临着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她建议,省相关部门加大对荆州楚简的关注,强化研究设备、资料和人员支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楚简文创产品研发,同时进一步增强对外交流,推进楚简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普及,助力打造荆楚文化传承中心。(本报武汉1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