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2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医的速度 养的温度

石首探索“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范玲霞

  养老服务床位不足怎么办? 怎样提升服务质量? 如何降低服务费用? 去年以来,石首市以绣林街道卫生院为试点,依托智慧医养信息中心,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将家庭床位纳入养老床位,探索县域“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近期,湖北省卫健委向全省推荐石首医养新模式。

  解决痛点智慧医养助推“医的速度”

  “按下呼叫器,家庭医生马上就到,太方便了。”

  不久前,石首市绣林街道文峰社区居民卢华,帮83岁的母亲万婆婆申办了家庭医生上门服务,10分钟后,医护人员抵达家门口。

  万婆婆患糖尿病十年,轻度老年痴呆两年。谁料,她又在家中意外摔倒,导致粉碎性骨折。以前,需要家人用担架送往医院更换导尿管,过程很辛苦。

  “多亏了智慧医养信息中心,让我负担减轻了不少!”卢华说。

  去年4月初,绣林街道卫生院先行先试,整合医疗资源,组建5支由全科医生、护士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在文峰、桥南、南岳山、车落岗等社区试点居家养老家庭医生服务。

  去年10月,该院智慧医养信息中心上线运行,通过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一般性求助,平均出医速度仅为15分钟。如遇意外情况,可以自主报警求助,老人不出家门,即可享受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家庭床位变养老床位,专业医生下沉兼职家庭医生。

  “这解决了医养服务中床位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两大痛点。”石首市绣林街道卫生院院长陈涛说。

  该院公卫科科长罗礼群介绍,失能老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人群是重点关注对象,信息中心根据不同的失能和患病情况,按需划分为五个等级,做到关爱援助精准快速。

  针对病情复杂的老人,信息中心提供联合治疗服务,帮助预约上级医院专家门诊,对不能解决的疑难疾病提供双向转诊服务,相关费用按照“公卫费用补

  助一点,医疗机构减免一点,服务对象出资一点”的办法解决。

  目前,绣林街道卫生院双向转诊及时有效治疗好转133人,家庭医生定期巡诊,健康干预,身体健康状况好转58人,医养服务初见成效。

  普惠实用温情服务提升“养的温度”

  “龙爷爷,我又来看您了!”

  1月4日,家庭医生朱玲敲开了86岁龙某某的家门,为他量血压、测血糖。

  龙某某与老伴住在桥南社区,三个子女均在外地工作。去年,老人两次生病,朱玲和医疗团队全程细致照顾,感动了老人。

  “比亲女儿还贴心,现在身体有毛病,第一时间不是找子女,而是找朱医生。”龙某某说。

  在朱玲多次建议下,有60多年烟龄的龙爷爷开始戒烟了,咳嗽的老毛病也得到了改善。

  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让老年人更有归属感。之前,三个子女想出资,让龙爷爷老两口搬去条件更好的养老院,但遭到拒绝:“有了家庭医生,我们哪儿也不去,就安心在家养老。”

  “相比养病和养生,老年人心灵上的慰藉更重要,这需要我们医护服务更具温情。”陈涛介绍,该院养老医护人员,上岗前都通过了相关专业培训。

  普惠实用是居家养老的另一大优势。

  目前,石首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每人每年服务费最高500元,最低仅300元,不增加老人以及子女负担,适合在县域推广。

  收费不高,但医疗服务不打折扣。

  签约后,医生团队一周一次上门随访,一月一次健康评估,一季度一次健康宣教,并为服务对象提供24小时电话接听。

  截至今年1月,石首市居家养老模式已在8个社区全面铺开,2464名65岁以上老人签约成为服务对象。

  今年,石首市将以创建医养结合工作示范点为基础,加快推进政策落地,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原载1月30日《湖北日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