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徐峰)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农业生态环保及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做好兴水兴农文章。
根据安排,全局上下要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坚持生产发展和污染治理两手抓、两手硬;充分认识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集中思想、集中力量,早、快、准、狠着力推进;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挂图作战,采取行政、技术、工程等综合措施,做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畜禽污染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户厕改造等工作,推进问题整改清仓见底。
兼具供水、灌溉、湿地生物栖息地、养殖、航运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洪湖,曾因长时间粗放式养殖、过度捕捞而一度造成生态恶化。在长江大保护中,我市全面落实流域综合治理方案,通过实施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提升整体生态环境。目前,洪湖天然湿地面积增加34.67万亩,占洪湖水域总面积的56%,平均每年越冬候鸟从5000只增长至10万只以上。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使用不当而释放出的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畜禽粪便和农业废弃物等造成的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包括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