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2月19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提升诊疗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打造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

——访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强

  □ 记者 曾峻 特约记者 刘娟 通讯员 刘咪

  2024年,石首市卫生健康局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入推进“健康石首”建设各项任务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全面提升诊疗服务和疾病防控水平,全力打造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构建现代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以高水平的服务供给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认真做到“三个坚持”构筑卫健事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格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成为主要的民生需求,我们也将迈入人民对更多元化的卫生健康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契合的“健康社会”发展阶段。“大卫生、大健康”正是一种适应这种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人类疾病特征改变而产生的全局发展理念,它以全民整体健康为内涵,强调卫生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强调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强调全社会以及每个人对健康事业的积极参与。我们要继续在卫生目标、卫生服务以及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适应性改革,构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格局,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共建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理念。身体健康是人民幸福最基础的保障,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消除人民群众后顾之忧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做好以服务人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优化,坚持卫生健康事业公益性的价值导向,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继续优化卫生健康资源布局,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根除医药腐败痼疾,筑牢织密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服务网。

  坚持勇于克服新老难题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决心。当前,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难题和新挑战。基层医疗资源和服务能力不足、医疗卫生设施数量及布局分配不均都是尚未妥善解决的难题。这要求我们立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掌握实情,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内涵式、系统性以及科学化发展。我们要聚焦于持续推动多层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推进临床路径应用管理,推动智慧医疗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持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

  扎实做好七项重点工作打造区域健康“升级版”

  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政治理论武装,教育党员干部始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卫生健康各领域发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全过程、各环节。持续深化“医者初心、健康守护”党建品牌,全面开启“一支部一亮点、一单位一品牌”的党建工作新局面。持续开展清廉医院建设,不断深化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决整治和查处卫生健康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营造行业清风正气。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公立医院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持续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不断拓展医疗服务模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市人民医院与小河口镇卫生院、市中医医院与高基庙镇卫生院、精神病医院与久合垸乡卫生院实施人事、财务、业务、绩效、药品、信息等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提高医院成本管理的意识,实现资源合理消耗,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升级打造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一是放大格局,打造医学高峰,积极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二是加大紧密型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力度,深化在汉专家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提高县域内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提升居民就医便捷性和就医获得感。三是支持市人民医院持续打造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设;市中医医院重点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治未病中心等中医药重点项目;市妇幼保健院谋划残障儿童康复中心、托育指导中心和月子中心。四是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推进健康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

  改革完善疾病防治体系。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加快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和江北指挥分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传染病防治联盟,设立公共卫生总师和疾控首席公卫专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和应急处置的能力。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早期筛查干预及健康管理服务;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的检测筛查,进一步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和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梯度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进程,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守好健康安全防线。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速完成市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一体推进中医中药、中医西医协同融合发展。坚持“中医医院姓中”的办院宗旨,创建至少两个省级基层特色专科,推动中医特色更加突出、中医品牌更加响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中的独特使用,大力推进“治未病”建设,积极推广“西学中”,持续深化“中医+妇幼健康”融合模式。依托全覆盖的国医堂,以慢病、康复、骨伤为重点,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持续深化“健康石首”建设。聚焦“健康石首”建设这个主业,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健康石首”各项指标落实。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长效管理成果,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推进“323”攻坚行动。强力推进国家健康促进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卫生城镇、健康细胞创建。

  优化“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服务。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独居、空巢、低保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以绣林卫生院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为试点,全力打造医养结合示范品牌。大力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政策落实落地,持续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试点,加快提升公办托幼机构示范引领作用。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营养不均衡、龋齿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干预、后期跟踪与管理,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