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2月2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1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领建全省首批水稻智慧农场,全国人大代表毕利霞——

带着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春节一过,便到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期。

  走进位于黄歇口镇的兴华智慧农场,“科技感”扑面而来:秧苗住进“空调房”,成活率提升10%。手机成了“新农具”,1个人可以同时控制5台机器……“这是我们省第一批水稻智慧农场。”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自豪地说。

  从2009年投身农业领域,到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推广机械化、探索智能化,毕利霞始终关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在她的带领下,水稻成了黄歇口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抓手,她也被大伙称为“女粮王”。

  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毕利霞带着乡亲们的心愿诉求,围绕农村、农业、农民,提出了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4条建议,均得到了积极回应,这让她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会种田,还要“慧”种田。2023年,毕利霞所在的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和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将传统农业转向数字农业,通过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构建可视化和数字化系统,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目前,兴华智慧农场入社农户145户,服务周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种养户400多户,通过实行农资优惠直供粮食收储二次返利,每年可为农户节本增收300余万元。

  2023年8月,毕利霞围绕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监利市检察院干警、人民监督员一同走访调研粮食加工企业,探讨申请注册监利大米地理标志、商标、包装袋外观专利等具体内容,为监利大米品牌寻找“法治良方”。

  年底,喜讯接连传来,“监利大米”被认定为荆州市唯一大米区域公用品牌,首届“监利大米”品鉴会暨品牌发布会成功举办,实现产销对接签约18亿元。

  一直以来,毕利霞奔走在田野乡间,听民情、集民意,行囊中装满了干部群众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期盼。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毕利霞将带着“高标准建设两湖平原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4份建议奔赴北京,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原载2月19《湖北日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