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叶秋 通讯员 史孝军 刘畅
近年来,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南湖)党委在市委和市政府国资委党委、市产投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主责主业,保军强军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取得了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
2023年5月,航天南湖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荆州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荆州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科改企业”。
政治为先 锚定发展目标
航天南湖是国内防空预警雷达领域主要供应商之一,承载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任务。公司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改革发展各环节,牢牢把握企业发展全局,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领导体制;将党委会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制定了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建立并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航天南湖党委始终紧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使命要求,瞄准成为国际防空预警体系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主动提出要从传统的“制造业”工厂向自主发展能力型的“智造业”现代化科技企业转变。公司以中标项目多型骨干装备项目研制为依托,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补齐技术短板,填补频段领域空白,实现了产品全频段覆盖,并由单一装备向体系化装备转变,应用领域向防护与战场监视延伸。
经过数十年发展,航天南湖的防空预警雷达产品已成为我国防空预警领域的主力装备,并荣获“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某型产品还曾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与此同时,创新效能持续向发展效益转换,近3年来,公司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
强基固本 筑牢发展基础
航天南湖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以深化制度设计为首要任务。近年来,先后建立、健全了党员思想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务公开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
基层制度,实现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以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归口管理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指引,按照“六有”标准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阵地,把支部建强在生产链上,选强配齐党支部班子,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完善基层党组织“分类”量化考评及评价结果运用,推动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做实“党建+”模式,打造“红心南湖”党建品牌。航天南湖党委把“红心南湖”品牌建设融入企业党建发展战略,制定工作计划加以分解落实。同时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在企业内部打造“一区域一亮点、一支部一特色”。通过公众号、网站、报纸等媒介提升融媒体传播力,将企业党建工作放置在公众平台上,让引领成效可量化、可视化。
航天南湖党委始终将完成重难点任务作为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每年持续开展党支部“三面墙”建设和班组文化交流,定期举办“南湖大讲堂”,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故事分享会,守正创新讲好航天南湖人奋斗故事,激发党员职工奋发向上的战斗力、凝聚力。组建党员突击队,在“冲刺四季度”“大干三个月”等关键时刻,围绕“急难险重新”任务发挥攻坚作用。多年来,航天南湖多
支党员突击队在科研生产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冲锋在前、创新在前、吃苦在前,累计取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重大成果60余项。
人才为本 增添发展活力
航天南湖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全面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加快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招才”,通过校招、公司信息平台、猎头公司、员工推荐等多种渠道纳人才。“引外才”,依托离岸研发中心集聚人才,先后在北京、武汉两地设立研发中心,3年时间由不足30人发展至130余人。“用他才”,与武汉大学、空军预警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航天南湖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激发人才最大活力。释放股权,实施技术骨干持股,经过两轮股权激励,近20%技术人员持有公司股份,享受发展红利。设立“激励包”,拉动项目节点履约率、质量、研发效率提升。实施“揭榜挂帅”,进行创新比拼、竞赛,激发群体创新激情。管理赋能,推行科研项目总指挥、技术总师“两总”负责制,强化“两总”的行政强矩阵、专
业室技术强矩阵的双“矩阵制”管理,提升研发合力、效能。树立标杆,建立青年领军人才、专业能手等专项人才激励基金,成功推树多名获得省、市及航天系统技术创新领域人才。
航天南湖人才强企工程实施以来,企业研发人员由不到100人发展至近3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50余人,技术人员占比由不足10%提升至近40%,形成由“双百双千”学术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及一批获省、市科技奖、拔尖人才、荆楚工匠称号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管理和技能人才团队。
创新为要 提升发展动能
航天南湖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科技强军思想,实施科技强企工程。支持企业与国内985、211各高校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委托等方式,联合申报创新项目,共同开展研发,利用高校专业师资优势和企业工程实践优势,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签署项目合作协议金额达1200余万元。与长江大学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投资4.95亿元建设荆州电子信息产业园,成立北京研发中心、武汉研发中心,“一园两中心”研发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航天南湖通过充分利用创新平台助推高质量转化,形成贯穿“行业-军队-地方”的多层级预研探索、转化应用创新平台体系。公司组建了中国航天科工预警探测研究中心,汇集行业顶尖专家、团队资源,开展联合预研,多项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多型骨干装备;与院校联合建立新技术联合实验室,搭建尖端技术应用转化平台,已联合研制多型装备;致力培育雷达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链。
近3年来,得益于党委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公司始终聚焦科研创新,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2亿元,年研发经费增长至1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强度增长至14.98%;承担国家、军队重大科研项目17项,掌握了相控阵雷达总体设计等7类核心技术;获得国防专利和发明专利近百项,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90%。